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4页 |
1.1 研究目的 | 第7-8页 |
1.2 研究背景 | 第8-14页 |
1.2.1 GPI的研究与应用 | 第8-10页 |
1.2.2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特征 | 第10-11页 |
1.2.3 热带气旋生成机制 | 第11-14页 |
第二章 研究资料与方法 | 第14-16页 |
2.1 资料选取 | 第14页 |
2.2 计算方法 | 第14-16页 |
2.2.1 热带气旋生成频数的空间差值 | 第14页 |
2.2.2 MPI计算 | 第14-15页 |
2.2.3 GPI计算 | 第15-16页 |
第三章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的时空特征 | 第16-21页 |
第四章 现有GPI对西北太平洋TC时空拟合效果 | 第21-27页 |
4.1 EN2004指数与MW2010指数 | 第21-23页 |
4.2 局地修正后的EN2004指数与MW2010指数 | 第23-27页 |
第五章 大尺度环境因子与TC生成频数的关系 | 第27-33页 |
5.1 大尺度环境因子和TC生成频数的空间关系 | 第27-31页 |
5.2 大尺度环境因子与TC生成频数的时间关系 | 第31-33页 |
第六章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潜在生成指数的构建 | 第33-38页 |
6.1 构建思路 | 第33页 |
6.2 构建新GPI | 第33-38页 |
第七章 改进后热带气旋潜在生成指数的验证 | 第38-50页 |
7.1 空间及时间拟合验证 | 第38-43页 |
7.2 与大西洋GPI计算结果比对 | 第43-50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后续工作 | 第50-52页 |
8.1 主要结论 | 第50页 |
8.2 工作展望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作者简介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