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11-16页 |
1.2.1 SAR技术发展和趋势 | 第11-13页 |
1.2.2 SAR干扰技术发展和趋势 | 第13-14页 |
1.2.3 间歇采样转发干扰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 论文主要本文将工作及安排 | 第16-18页 |
第2章 间歇采样转发干扰基本原理 | 第18-28页 |
2.1 引言 | 第18页 |
2.2 DRFM简介 | 第18-20页 |
2.2.1 工作原理及实现结构 | 第19页 |
2.2.2 主要性能指标 | 第19-20页 |
2.2.3 存储方式 | 第20页 |
2.3 间歇采样转发干扰 | 第20-26页 |
2.3.1 基于DRFM的间歇采样实现框图 | 第21页 |
2.3.2 间歇采样后信号的时频特性 | 第21-22页 |
2.3.3 间歇采样后信号的匹配滤波输出 | 第22-23页 |
2.3.4 间歇采样对线性调频信号的影响 | 第23-25页 |
2.3.5 间歇采样的转发方式 | 第25-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3章 基于间歇采样转发的SAR干扰 | 第28-40页 |
3.1 引言 | 第28页 |
3.2 SAR基本原理 | 第28-32页 |
3.2.1 SAR空间几何模型 | 第28-30页 |
3.2.2 SAR回波信号模型 | 第30-31页 |
3.2.3 SAR成像基本原理 | 第31-32页 |
3.3 基于间歇采样转发的SAR干扰 | 第32-36页 |
3.3.1 SAR信号经间歇采样后的信号特性 | 第32-35页 |
3.3.2 间歇采样占空比对干扰效果的影响 | 第35-36页 |
3.3.3 间歇采样周期对干扰效果的影响 | 第36页 |
3.4 仿真分析 | 第36-3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基于移频技术和间歇采样转发的SAR有源对消 | 第40-54页 |
4.1 引言 | 第40页 |
4.2 SAR有源对消技术 | 第40-42页 |
4.3 基于移频技术的间歇采样有源对消方法 | 第42-45页 |
4.3.1 对消信号的生成及其特性分析 | 第43-44页 |
4.3.2 实现有效对消的条件 | 第44-45页 |
4.4 仿真分析 | 第45-52页 |
4.4.1 不同转发时延的对消效果 | 第45-48页 |
4.4.2 不同误差情况的对消效果 | 第48-50页 |
4.4.3 点目标成像效果图 | 第50-5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5章 基于盲移频和间歇采样转发的SAR有源对消 | 第54-62页 |
5.1 引言 | 第54页 |
5.2 基于N阶SSC盲移频技术的间歇采样有源对消方法 | 第54-57页 |
5.2.1 基于N阶SSC的盲移频原理 | 第54-55页 |
5.2.2 对消信号的生成及其特性分析 | 第55-57页 |
5.2.3 实现有效对消的条件 | 第57页 |
5.3 仿真分析 | 第57-61页 |
5.3.1 不同N值的对消效果 | 第57-58页 |
5.3.2 不同转发时延的对消效果 | 第58-59页 |
5.3.3 抗误差性能分析 | 第59-60页 |
5.3.4 点目标成像效果图 | 第60-6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结论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