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行政无因管理制度的构建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8-10页 |
一、行政无因管理概述 | 第10-20页 |
(一)行政无因管理的含义和构成要件 | 第10-13页 |
1.行政无因管理的含义和分类 | 第10-11页 |
2.行政无因管理的构成要件 | 第11-13页 |
(二)行政无因管理的特点 | 第13-15页 |
1.公共利益性 | 第13-14页 |
2.紧急性 | 第14页 |
3.范围限制性 | 第14-15页 |
(三)行政无因管理和其他相关行为的区别和联系 | 第15-20页 |
1.行政无因管理与见义勇为 | 第15-17页 |
2.行政无因管理与行政协助 | 第17-18页 |
3.行政无因管理与行政不作为 | 第18页 |
4.行政无因管理与正当防卫 | 第18-20页 |
二、确立行政无因管理制度的意义 | 第20-26页 |
(一)符合现代治理理念 | 第20-21页 |
(二)符合法律的规定和精神 | 第21-22页 |
(三)有利于保障管理人的权益 | 第22-24页 |
(四)有利于发挥公法上的特殊价值 | 第24-26页 |
三、行政无因管理的效力 | 第26-32页 |
(一)管理人的权利义务 | 第26-27页 |
1.请求必要费用的权利 | 第26页 |
2.请求行政补偿和行政赔偿的权利 | 第26页 |
3.通知义务 | 第26-27页 |
4.注意义务 | 第27页 |
(二)行政主体的权利义务 | 第27-32页 |
1.阻却责任的权利 | 第27-28页 |
2.行政追偿 | 第28-29页 |
3.追认 | 第29页 |
4.行政奖励 | 第29-32页 |
四、行政无因管理的处理 | 第32-38页 |
(一)行政无因管理认定的原则 | 第32-33页 |
1.合法原则 | 第32页 |
2.合理性原则 | 第32-33页 |
3.比例原则 | 第33页 |
(二)行政无因管理的归责原则 | 第33-34页 |
(三)行政无因管理中请求权类型及主体 | 第34-36页 |
1.行政赔偿请求权及主体 | 第34-35页 |
2.行政补偿请求权及主体 | 第35-36页 |
(四)管理人权利的救济方式 | 第36-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