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3 研究述评 | 第12-13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 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5-16页 |
1.4.1 创新之处 | 第15页 |
1.4.2 不足之处 | 第15-16页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6-20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2.1.1 农业电商 | 第16页 |
2.1.2 农产品电商 | 第16页 |
2.1.3 农村电商 | 第16-17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7-20页 |
2.2.1 长尾理论 | 第17-18页 |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18页 |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8-20页 |
3 江陵县农村电商发展现状分析 | 第20-32页 |
3.1 江陵县农村电商发展概况 | 第20-23页 |
3.1.1 江陵县农村电商发展的缓慢起步期 | 第20-21页 |
3.1.2 江陵县农村电商发展的转型期 | 第21-22页 |
3.1.3 江陵县农村电商发展的快速增长期 | 第22-23页 |
3.2 江陵县农村电商发展基础 | 第23-27页 |
3.2.1 江陵县农村电商发展的信息基础 | 第23页 |
3.2.2 江陵县农村电商发展的产业基础 | 第23-25页 |
3.2.3 江陵县农村电商发展的资金基础 | 第25-26页 |
3.2.4 江陵县农村电商发展的人才基础 | 第26页 |
3.2.5 江陵县农村电商发展的物流基础 | 第26-27页 |
3.3 江陵县农村电商发展的主要类型 | 第27-30页 |
3.3.1 基于驱动主体视角的分析 | 第27-28页 |
3.3.2 基于交易平台视角的分析 | 第28页 |
3.3.3 基于发展模式视角的分析 | 第28-29页 |
3.3.4 基于发展层次视角的分析 | 第29-30页 |
3.4 小结 | 第30-32页 |
4 江陵县农村电商发展问题及障碍因素分析 | 第32-36页 |
4.1 产业优势尚未发挥,产品品牌认同度不强 | 第32页 |
4.2 电商人才基础薄弱,劳动力大多外流 | 第32-33页 |
4.3 信息不完善,电商物流建设体系落后 | 第33-34页 |
4.4 驱动主体单一,电商平台不成熟 | 第34-36页 |
5 国内典型农村电商发展经验借鉴 | 第36-43页 |
5.1 遂昌县农村电商发展的经验借鉴 | 第36-38页 |
5.1.1 借助电商平台拓宽产品销路 | 第37页 |
5.1.2 依托中介组织重构电商生态 | 第37-38页 |
5.1.3 联结第三方构建物流体系 | 第38页 |
5.2 宿豫区农村电商发展的经验借鉴 | 第38-40页 |
5.2.1 利用平台优势打造地区品牌 | 第39-40页 |
5.2.2 政府扶持开辟营销渠道 | 第40页 |
5.2.3 联合“互联网+”构建电商生态圈 | 第40页 |
5.3 沙集镇农村电商发展的经验借鉴 | 第40-42页 |
5.3.1 以新产业为基础,实现模式的裂变式扩张 | 第41页 |
5.3.2 依托内生动力,构建自下而上发展机制 | 第41-42页 |
5.3.3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构建电商产业生态圈 | 第42页 |
5.4 对江陵县发展农村电商的启示 | 第42-43页 |
6 江陵县农村电商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43-47页 |
6.1 立足实体经济,打造本地知名品牌 | 第43-44页 |
6.2 培养电商人才,完善教育孵化体系 | 第44-45页 |
6.3 完善基础建设,构建电商物流体系 | 第45页 |
6.4 协同驱动主体,建设集成化电商平台 | 第45-47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作者简介 | 第53-54页 |
导师简介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