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8页 |
1.2.1 理论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2 试验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3 数值分析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思路 | 第18-20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第二章 依托工程概况 | 第20-26页 |
2.1 概述 | 第20页 |
2.2 地形地貌及工程地质情况 | 第20-22页 |
2.3 水文、气候情况 | 第22页 |
2.4 挡土墙信息调查分析 | 第22-23页 |
2.5 衡重式挡土墙拼接加宽形式及其与地形的相互关系 | 第23-25页 |
2.5.1 拼接加宽形式 | 第23-24页 |
2.5.2 衡重式挡土墙与地形的相互关系 | 第24-25页 |
2.6 特殊地形衡重式挡土墙稳定性影响因素 | 第25页 |
2.6.1 墙身材料及截面尺寸 | 第25页 |
2.6.2 填土参数 | 第25页 |
2.6.3 地基承载力 | 第25页 |
2.7 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衡重式挡土墙受力与变形特性理论分析与计算 | 第26-49页 |
3.1 概述 | 第26页 |
3.2 库仑主动土压力计算方法 | 第26-31页 |
3.2.1 土压力计算方法 | 第26-30页 |
3.2.2 土压力计算 | 第30-31页 |
3.3 改进的主动土压力计算方法 | 第31-42页 |
3.3.1 挡墙的位移模式 | 第31-32页 |
3.3.2 T模式下的土压力计算方法 | 第32-35页 |
3.3.3 RB模式下土压力计算方法 | 第35-38页 |
3.3.4 RT模式下土压力计算方法 | 第38-40页 |
3.3.5 组合位移模式下土压力计算方法 | 第40-41页 |
3.3.6 土压力计算 | 第41-42页 |
3.4 挡墙稳定性验算 | 第42-48页 |
3.4.1 抗滑稳定性验算 | 第42-44页 |
3.4.2 抗倾覆稳定性验算 | 第44-45页 |
3.4.3 基底应力及偏心距验算 | 第45页 |
3.4.4 墙身截面强度验算 | 第45-46页 |
3.4.5 挡墙稳定性验算 | 第46-48页 |
3.5 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衡重式挡土墙受力特性现场试验研究 | 第49-60页 |
4.1 概述 | 第49页 |
4.2 现场试验概况 | 第49-52页 |
4.2.1 试验路段概况 | 第49-50页 |
4.2.2 现场试验设计与试验内容 | 第50-52页 |
4.3 现场试验成果分析 | 第52-59页 |
4.3.1 挡墙基底压力分布规律 | 第52-55页 |
4.3.2 下墙水平土压力分布规律 | 第55-58页 |
4.3.3 下墙背温度变化规律 | 第58-59页 |
4.4 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衡重式挡土墙受力与变形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 第60-86页 |
5.1 概述 | 第60页 |
5.2 模型建立与参数选取 | 第60-63页 |
5.2.1 模型建立 | 第60-62页 |
5.2.2 参数选取 | 第62-63页 |
5.3 计算方案 | 第63-65页 |
5.4 计算成果与分析 | 第65-82页 |
5.4.1 工后挡墙的受力与变形特性 | 第65-69页 |
5.4.2 结构面对挡墙受力与变形特性的影响 | 第69-72页 |
5.4.3 墙趾到悬空岩体边缘距离变化对挡墙受力与变形特性的影响 | 第72-75页 |
5.4.4 下部支撑情况变化对挡墙受力与变形特性的影响 | 第75-79页 |
5.4.5 行车荷载作用位置对挡墙受力与变形特性的影响 | 第79-82页 |
5.5 理论计算、现场试验及数值模拟成果对比分析 | 第82-84页 |
5.6 小结 | 第84-86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86-88页 |
主要结论 | 第86-87页 |
进一步工作建议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4页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