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1.绪论 | 第7-20页 | 
| 1.1 选题的缘由和意义 | 第7-10页 | 
| 1.2 选题的研究现状 | 第10-18页 | 
| 1.2.1 国内关于苏菲·卡勒的研究状况 | 第10-12页 | 
| 1.2.2 国外关于苏菲·卡勒的研究状况 | 第12-13页 | 
| 1.2.3 国内外关于关系美学的研究状况 | 第13-18页 | 
| 1.3 研究方法和框架 | 第18-20页 | 
| 2.苏菲·卡勒的生平及其艺术创作中关系美学产生的基础 | 第20-34页 | 
| 2.1 苏菲·卡勒的创作与其时代的深层渊源 | 第20-27页 | 
| 2.2 一些非同寻常的角色——苏菲·卡勒作品中关系美学建构的必然性与偶然性 | 第27-34页 | 
| 3.苏菲·卡勒作品《痛》中关系美学建构的形态阐释 | 第34-48页 | 
| 3.1 《痛》中的叙事性主题特质 | 第34-38页 | 
| 3.2 《痛》中关系美学的建构之于西方当代艺术语境下美学理论的再思考 | 第38-48页 | 
| 3.2.1 《痛》中叙事文本的基本关系构成 | 第38-40页 | 
| 3.2.2 《痛》中的关系美学呈现的西方当代艺术中的新型美学体验 | 第40-48页 | 
| (1)西方当代艺术史中的美学流变与1990年代之后审美同共体的形成 | 第40-41页 | 
| (2)《痛》中的关系美学体验与美学特质——以冈萨雷斯-托雷斯的作品为参照 | 第41-48页 | 
| 4.苏菲·卡勒作品《痛》中关系美学的内在特质阐释 | 第48-62页 | 
| 4.1 《痛》的非交互式主客体关系——以博瑞奥德的理论阐释对比分析 | 第48-51页 | 
| 4.2 《痛》所建构的关系美学中图像的符号化与文字的碎片化的本质 | 第51-62页 | 
| 4.2.1 图像与文字的指示性叙事 | 第51-57页 | 
| 4.2.2 模糊性图像与碎片化文字在关系美学理论体系下的互文性 | 第57-62页 | 
| 结语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 附录1 苏菲·卡勒主要创作年表 | 第67-68页 | 
| 附录2 苏菲·卡勒个展年表 | 第68-72页 | 
| 附录3 苏菲·卡勒作品被收藏目录 | 第72-74页 |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