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雷达论文

被动雷达目标检测、跟踪及分类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5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3-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22页
        1.2.1 注册偏差校正第16-17页
        1.2.2 目标检测与跟踪第17-20页
        1.2.3 目标分类第20-22页
    1.3 论文章节安排第22-25页
第二章 被动雷达模型及随机有限集基础第25-36页
    2.1 引言第25页
    2.2 目标动力学模型及被动雷达量测模型第25-28页
        2.2.1 目标动力学模型第25-26页
        2.2.2 典型被动雷达量测模型第26-28页
    2.3 随机有限集的多目标检测与跟踪理论基础第28-35页
        2.3.1 FISST基础第28-31页
        2.3.2 RFS距离度量第31-32页
        2.3.3 基于RFS的多目标模型第32-33页
        2.3.4 基于RFS的被动雷达多目标量测模型第33-34页
        2.3.5 基于贝叶斯理论的多目标估计第34-35页
    2.4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三章 被动雷达联合多目标检测、跟踪及注册偏差校正第36-53页
    3.1 引言第36页
    3.2 问题描述第36-37页
    3.3 单站MeMBer滤波器第37-39页
    3.4 基于MeMBer滤波器的联合多目标检测、跟踪与注册偏差校正第39-47页
        3.4.1 最优注册偏差估计第39-41页
        3.4.2 带偏差校正的MeMBer滤波器第41-44页
        3.4.3 MeMBerRB滤波器的粒子实现第44-47页
    3.5 性能分析第47-52页
        3.5.1 仿真场景设置第47-49页
        3.5.2 仿真结果分析第49-52页
    3.6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四章 被动雷达低可观测目标检测与跟踪第53-69页
    4.1 引言第53页
    4.2 基于ML-PDA算法的被动雷达VLO目标检测与跟踪第53-56页
        4.2.1 目标动态模型第53-54页
        4.2.2 被动雷达批处理对数似然比构建第54-55页
        4.2.3 目标检测门限设定第55-56页
    4.3 ML-PDA算法改进第56-62页
        4.3.1 基于观测引导PSO的ML-PDA算法实现第56-60页
        4.3.2 ML-PDA算法的并行实现第60-62页
    4.4 仿真分析第62-68页
        4.4.1 仿真场景设置第62-65页
        4.4.2 观测引导PSO的ML-PDA算法性能分析第65-66页
        4.4.3 观测引导PSO的ML-PDA收敛速度分析第66页
        4.4.4 观测引导PSO的并行策略性能分析第66-68页
    4.5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五章 单频网被动雷达目标检测及跟踪第69-101页
    5.1 引言第69页
    5.2 单频网被动雷达单目标检测与跟踪第69-81页
        5.2.1 单频网被动雷达单目标量测模型第69-71页
        5.2.2 单频网被动雷达似然函数近似第71-74页
        5.2.3 基于BF的联合目标检测与跟踪算法第74-75页
        5.2.4 仿真验证第75-81页
    5.3 单频网被动雷达多目标检测与跟踪第81-100页
        5.3.1 单频网被动雷达多目标量测模型第81-83页
        5.3.2 基于GCI融合的单频网被动雷达多目标JDT第83-90页
        5.3.3 基于GCI融合的单频网被动雷达多目标JDT的PF实现第90-96页
        5.3.4 仿真验证第96-100页
    5.4 本章小结第100-101页
第六章 被动雷达联合多目标检测、跟踪与分类第101-118页
    6.1 引言第101页
    6.2 问题描述第101-103页
        6.2.1 目标运动状态、运动模型与目标类型第101-102页
        6.2.2 被动雷达对目标运动状态及类型的量测模型第102-103页
    6.3 MM-MeMBer滤波器第103-104页
    6.4 基于EMeMBer滤波器的多目标JDTC第104-112页
        6.4.1 EMeMBer滤波器理论推导第104-108页
        6.4.2 EMeMBer滤波器与MM-MeMBer滤波器的关系第108页
        6.4.3 EMeMBer滤波器的PF实现第108-112页
    6.5 性能分析第112-117页
        6.5.1 仿真场景设置第112-114页
        6.5.2 算法性能分析第114-117页
    6.6 本章小结第117-118页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118-121页
    7.1 全文总结第118-119页
    7.2 后续工作展望第119-121页
致谢第121-123页
参考文献第123-135页
附录A第三章公式证明第135-137页
    A.1式(3-26)、式(3-27)以及式(3-28)证明第135页
    A.2式(3-29)到式(3-33)证明第135-137页
附录B第五章公式证明第137-139页
    B.1式(5-37)证明第137-139页
附录C第六章公式证明第139-142页
    C.1式(6-20)到式(6-23)证明第139页
    C.2式(6-26)到式(6-34)证明第139-14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第142页

论文共1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复杂载体的宽频带天线技术研究
下一篇:基于压缩采样的联合谱感知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