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肿瘤学论文--神经系肿瘤论文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帕比司他在高风险神经母细胞瘤中的耐药机制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英文缩略词表第8-12页
第一章 前言第12-24页
    1.1 神经母细胞瘤的治疗现状第12-14页
        1.1.1 简介第12页
        1.1.2 神经母细胞瘤的分期第12页
        1.1.3 神经母细胞瘤的风险分组第12-13页
        1.1.4 治疗方案第13-14页
    1.2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第14-18页
        1.2.1 简介第14-15页
        1.2.2 HDAC抑制剂的分类第15-16页
        1.2.3 HDACI的作用方式第16页
        1.2.4 与HDACI联用的常用药物分类第16-18页
        1.2.5 LBH589第18页
    1.3 PI3K/MTOR/AKT信号通路第18-21页
        1.3.1 Akt信号通路在神经母细胞瘤中的异常活化第18-20页
        1.3.2 mTOR的组成和功能第20-21页
    1.4 ERK信号通路第21-23页
        1.4.1 ERK信号通路在神经母细胞瘤中的异常活化第21-23页
    1.5 研究意义第23-24页
第二章 AKT和ERK活化导致LBH589耐药的机制研究第24-41页
    2.1 背景第24-25页
    2.2 实验器材第25页
    2.3 实验材料第25-26页
        2.3.1 细胞株第25页
        2.3.2 药物与试剂第25-26页
    2.4 实验方法与配方第26-35页
        2.4.1 细胞培养第26页
        2.4.2 贴壁细胞传代培养第26-27页
        2.4.3 细胞复苏第27页
        2.4.4 细胞冻存第27页
        2.4.5 药物浓度筛选及处理细胞第27-28页
        2.4.6 超声裂解提取细胞内蛋白第28页
        2.4.7 BCA法蛋白定量第28-29页
        2.4.8 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第29-33页
        2.4.9 MTT检测LBH589IC50值第33-34页
        2.4.10 流式细胞术检测对癌细胞死亡的影响第34-35页
    2.5 实验结果第35-40页
        2.5.1 高风险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对LBH589的敏感性第35页
        2.5.2 Akt和ERK等相关蛋白在高风险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第35-37页
        2.5.3 高风险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对LBH589敏感程度与本底p-S6(S240/244)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分析第37-38页
        2.5.4 LBH589对Akt和ERK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第38-39页
        2.5.5 Akt和ERK等相关蛋白随LBH589处理时间的变化第39-40页
    2.6 讨论与小结第40-41页
第三章 联合用药克服LBH589耐药机制第41-56页
    3.1 背景第41-43页
        3.1.1 PI3K/mTOR/Akt信号通路中的反馈调节第41页
        3.1.2 雷帕霉素第41-42页
        3.1.3 VS-5584第42页
        3.1.4 SCH772984第42-43页
    3.2 实验器材第43页
    3.3 实验材料第43页
        3.3.1 细胞株第43页
        3.3.2 药物与试剂第43页
    3.4 实验方法与配方第43-44页
        3.4.1 细胞培养与药物筛选第43页
        3.4.2 MTT检测LBH589与其他药物联合在高风险神经母细胞瘤中的协同作用第43-44页
        3.4.3 流式细胞术检测死亡细胞第44页
        3.4.4 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药物对相关蛋白水平的影响第44页
    3.5 实验结果第44-55页
        3.5.1 抑制mTORC1对LBH589诱导Akt和ERK活化的影响第44-45页
        3.5.2 同时抑制mTOR和PI3K对LBH589抗高风险神经母细胞瘤活性的影响第45-48页
        3.5.3 抑制ERK对LBH589抗高风险神经母细胞瘤活性的影响第48-51页
        3.5.4 同时抑制PI3K、mTOR和ERK对LBH589抗高风险神经母细胞瘤活性的影响第51-55页
    3.6 讨论与小结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62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2-63页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与小细胞肺癌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下一篇:LSD1调控MCF-7乳腺癌细胞的表观遗传修饰及靶基因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