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学论文--大地(岩石界)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论文--地热学论文

伊通盆地北部吴家屯热储评价及增强型地热系统潜力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4页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依据第14-18页
        1.1.1 研究背景第14-16页
        1.1.2 选题依据第16-18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21页
        1.2.1 EGS研究现状第18-20页
        1.2.2 EGS产热数值模拟研究现状第20-21页
        1.2.3 伊通盆地地热勘查及利用现状第21页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1-24页
        1.3.1 研究内容第21-22页
        1.3.2 技术路线第22-24页
第二章 研究区地质背景第24-37页
    2.1 地质构造特征第24-31页
        2.1.1 盆地构造位置第24-25页
        2.1.2 盆地构造特征及演化第25-29页
        2.1.3 研究区构造特征第29-31页
    2.2 地层特征第31-35页
        2.2.1 盆地地层划分及岩性特征第31-34页
        2.2.2 研究区地层特征第34-35页
    2.3 火山活动与基底岩性分布第35-37页
        2.3.1 火山活动第35-36页
        2.3.2 基岩特征第36-37页
第三章 研究区地热地质特征第37-47页
    3.1 引言第37页
    3.2 地热资源成因类型分析第37-41页
        3.2.1 热源分析第38-39页
        3.2.2 热储分析第39-40页
        3.2.3 盖层条件第40页
        3.2.4 热通道分析第40-41页
    3.3 大地热流第41-42页
    3.4 地温场分析第42-45页
    3.5 万昌构造带高温地热资源量计算第45-46页
    3.6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四章 热储岩石物理力学特征第47-67页
    4.1 引言第47-48页
    4.2 岩石矿物组分及化学特征第48-52页
        4.2.1 薄片鉴定第48-50页
        4.2.2 X光衍射(XRD)第50-52页
    4.3 岩石的物理性质第52-60页
        4.3.1 岩石密度第52-53页
        4.3.2 微观特征第53-55页
        4.3.3 孔隙度、渗透率第55-56页
        4.3.4 导热系数第56-58页
        4.3.5 比热容第58-60页
    4.4 岩石力学特性第60-67页
        4.4.1 弹性模量、泊松比(弹性波速法)第61-62页
        4.4.2 抗拉强度第62-63页
        4.4.3 单轴抗压强度第63页
        4.4.4 剪切强度(c、φ值)第63-65页
        4.4.5 花岗岩断裂韧度第65-67页
第五章 研究区EGS水热产出数值模拟第67-90页
    5.1 数值模拟工具第67页
    5.2 花岗岩热储开采数值模拟第67-73页
        5.2.1 模型概化第67-69页
        5.2.2 模拟结果分析第69-73页
    5.3 参数敏感性分析第73-83页
        5.3.1 裂缝渗透率第74-76页
        5.3.2 井间距第76-77页
        5.3.3 注水温度第77-80页
        5.3.4 注水速率第80-83页
    5.4 碎裂花岗岩热储开采数值模拟第83-88页
        5.4.1 裂隙储层改造讨论第83-84页
        5.4.2 模型构建第84-85页
        5.4.3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第85-88页
    5.5 本章小结第88-90页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第90-92页
    6.1 结论第90-91页
    6.2 建议第91-92页
参考文献第92-98页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第98-99页
致谢第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陆地动圈式检波器低频数据增强技术初探
下一篇:重磁位场边界识别及联合反演方法研究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