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1 绪论 | 第16-29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6-2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6-1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20-26页 |
1.2.1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国外现状 | 第20-22页 |
1.2.2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国内现状 | 第22-25页 |
1.2.3 国内外现状分析 | 第25-26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26-2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6-27页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27-29页 |
2 民俗舞蹈数字化保护理论 | 第29-52页 |
2.1 民俗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 | 第29-43页 |
2.1.1 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及分类 | 第29-33页 |
2.1.2 民俗舞蹈概念界定 | 第33-36页 |
2.1.3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技术体系 | 第36-43页 |
2.2 民俗舞蹈数字化的信息空间理论 | 第43-47页 |
2.2.1 信息空间下的民俗舞蹈数字化保护与传播特性 | 第43-45页 |
2.2.2 信息空间下的民俗舞蹈数字化保护与传播方法 | 第45-47页 |
2.3 民俗舞蹈空间数字化的知识表示理论 | 第47-50页 |
2.3.1 本体论 | 第48页 |
2.3.2 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空间的知识表示 | 第48-49页 |
2.3.3 文化遗产领域知识本体实现 | 第49-5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3 民俗舞蹈数字化技术规范研究 | 第52-80页 |
3.1 模型数字化技术规范 | 第52-60页 |
3.1.1 研究综述 | 第52-53页 |
3.1.2 模型数字化采集规范 | 第53-58页 |
3.1.3 模型元数据规范 | 第58-60页 |
3.2 动作数字化技术规范 | 第60-68页 |
3.2.1 研究综述 | 第60-61页 |
3.2.2 动作数字化采集规范 | 第61-66页 |
3.2.3 动作元数据规范 | 第66-68页 |
3.3 声音数字化技术规范 | 第68-74页 |
3.3.1 研究综述 | 第68-69页 |
3.3.2 声音数字化采集规范 | 第69-72页 |
3.3.3 声音元数据规范 | 第72-74页 |
3.4 视频数字化技术规范 | 第74-79页 |
3.4.1 研究综述 | 第74-75页 |
3.4.2 视频数字化采集规范 | 第75-77页 |
3.4.3 视频元数据规范 | 第77-7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4 民俗舞蹈活动数字化技术研究 | 第80-105页 |
4.1 民俗舞蹈活动数字化技术路线 | 第80-82页 |
4.2 基于模型库的头部快速生成技术 | 第82-94页 |
4.2.1 交互式生成方法步骤 | 第84-87页 |
4.2.2 真实感人脸生成关键技术 | 第87-91页 |
4.2.3 实验分析 | 第91-94页 |
4.3 基于向量差分的传承人身体构建技术 | 第94-100页 |
4.3.1 参考模型与伸展模型的构建 | 第95-97页 |
4.3.2 真实感虚拟人体模型的构建方法 | 第97-98页 |
4.3.3 实验分析 | 第98-100页 |
4.4 民俗舞蹈动作合成及展示 | 第100-10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03-105页 |
5 民俗舞蹈文化空间的知识本体构建研究 | 第105-119页 |
5.1 民俗舞蹈文化空间的知识本体构建方法 | 第105-109页 |
5.1.1 民俗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特征 | 第105-106页 |
5.1.2 知识本体构建研究现状 | 第106-107页 |
5.1.3 知识本体构建方法 | 第107-109页 |
5.2 民俗舞蹈文化空间的知识本体构造 | 第109-116页 |
5.2.1 领域知识范围界定 | 第109-110页 |
5.2.2 确定基本概念及层级关系 | 第110-116页 |
5.3 民俗舞蹈文化空间的知识本体实现与评价 | 第116-118页 |
5.3.1 民俗舞蹈文化空间的知识本体实现 | 第116-117页 |
5.3.2 民俗舞蹈文化空间的知识本体评价 | 第117-11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18-119页 |
6 土家族撒叶儿嗬民俗舞蹈数字化实践 | 第119-139页 |
6.1 原型系统开发 | 第119-126页 |
6.1.1 民族文化资源库 | 第120-122页 |
6.1.2 民俗舞蹈活动数字化技术软件 | 第122-126页 |
6.2 基于数字化技术规范的撒叶儿嗬活动数字化 | 第126-130页 |
6.2.1 撒叶儿嗬传承人数字化 | 第127-128页 |
6.2.2 撒叶儿嗬动作和声音数字化 | 第128-130页 |
6.3 撒叶儿嗬文化空间的知识本体构建 | 第130-136页 |
6.3.1 需求分析 | 第130-131页 |
6.3.2 本体构造 | 第131-133页 |
6.3.3 本体实现 | 第133-135页 |
6.3.4 本体评价 | 第135-136页 |
6.4 撒叶儿嗬数字化集成展示 | 第136-138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38-139页 |
7 总结和展望 | 第139-142页 |
7.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139-140页 |
7.2 论文创新点 | 第140页 |
7.3 下一步工作展望 | 第140-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142-15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 | 第153-155页 |
致谢 | 第1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