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引言 | 第10-12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12-24页 |
| ·汽油的含硫标准 | 第12页 |
| ·汽油中存在的有机硫化物的种类及其性质 | 第12-14页 |
| ·超深度加氢脱硫技术 | 第14-16页 |
| ·非加氢超深度脱硫技术 | 第16-22页 |
| ·生物脱硫 | 第16-17页 |
| ·氧化脱硫 | 第17页 |
| ·萃取脱硫 | 第17-18页 |
| ·膜分离脱硫 | 第18页 |
| ·吸附脱硫 | 第18-22页 |
| ·吸附脱硫工艺 | 第18-20页 |
| ·吸附剂种类 | 第20-21页 |
| ·吸附脱硫机理 | 第21-22页 |
| ·本论文工作设想 | 第22-24页 |
| 2 实验部分 | 第24-29页 |
| ·实验原料 | 第24-25页 |
| ·吸附剂的制备 | 第25页 |
| ·NaY/MCM-41的制备 | 第25页 |
| ·MCM-41的制备 | 第25页 |
| ·分子筛的改性 | 第25页 |
| ·吸附剂的表征 | 第25-26页 |
| ·X射线衍射(XRD) | 第25-26页 |
|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26页 |
| ·N_2吸附-脱附等温线 | 第26页 |
| ·X射线荧光光谱(XRF) | 第26页 |
|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 第26页 |
| ·实验方法 | 第26-29页 |
| ·模型汽油的配制 | 第26-27页 |
| ·静态吸附脱硫实验 | 第27页 |
| ·固定床吸附脱硫实验 | 第27页 |
| ·分析及计算方法 | 第27-29页 |
| ·硫总量分析及脱硫率的计算 | 第27-28页 |
| ·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检测器(GC-FPD) | 第28-29页 |
| 3 烯烃对镧改性NaY分子筛的吸附脱硫性能影响的研究 | 第29-47页 |
| ·La~(3+)改性NaY分子筛的表征 | 第29-32页 |
| ·吸附剂的化学组成 | 第29页 |
| ·XRD谱图 | 第29-30页 |
| ·N_2吸附-脱附等温线 | 第30-31页 |
| ·NaY和LaNaY的酸性表征 | 第31-32页 |
| ·静态吸附脱硫实验 | 第32-39页 |
| ·静态吸附条件的确定 | 第32-34页 |
| ·最佳剂油比的确定 | 第32-34页 |
| ·静态吸附时间的确定 | 第34页 |
| ·环己烯对静态吸附脱硫的影响 | 第34-39页 |
| ·固定床吸附脱硫实验 | 第39-42页 |
| ·温度对吸附剂的吸附脱硫效果的影响 | 第39-41页 |
| ·环己烯对吸附脱硫效果的影响 | 第41-42页 |
| ·吸附剂和吸附质相互作用的红外光谱研究 | 第42-45页 |
| ·噻吩在吸附剂上的吸附 | 第42-44页 |
| ·环己烯在吸附剂上的吸附 | 第44-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 4 微介孔复合分子筛吸附剂的合成、表征和吸附脱硫性能研究 | 第47-57页 |
| ·NaY/MCM-41分子筛的表征 | 第47-51页 |
| ·XRD谱图 | 第47-48页 |
| ·TEM | 第48-49页 |
| ·FT-IR谱图 | 第49页 |
| ·N_2吸附-脱附等温线 | 第49-50页 |
| ·LaNaY/MCM-41的Py-FTIR谱图 | 第50-51页 |
| ·静态吸附脱硫实验 | 第51-56页 |
| ·静态吸附条件的确定 | 第51-53页 |
| ·最佳剂油比的确定 | 第51-52页 |
| ·静态吸附时间的确定 | 第52-53页 |
| ·甲苯对静态吸附脱硫效果的影响 | 第53-55页 |
| ·环己烯对静态吸附脱硫效果的影响 | 第55-56页 |
| ·FCC汽油的静态吸附脱硫 | 第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结论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3-64页 |
| 致谢 | 第64-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