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整形方法的DRT任务集可调度性优化策略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4 本文组织结构 | 第12-15页 |
第2章 相关工作 | 第15-27页 |
2.1 实时系统相关理论 | 第15-19页 |
2.1.1 传统实时系统 | 第15-16页 |
2.1.2 可调度性判定方法 | 第16-18页 |
2.1.3 调度算法的评判标准 | 第18页 |
2.1.4 实时任务分类 | 第18-19页 |
2.2 任务模型 | 第19-24页 |
2.2.1 周期性任务模型 | 第19-20页 |
2.2.2 偶发任务模型 | 第20-21页 |
2.2.3 多帧任务模型 | 第21页 |
2.2.4 GMF模型 | 第21-22页 |
2.2.5 RRT模型 | 第22页 |
2.2.6 ncRRT模型 | 第22-23页 |
2.2.7 任务自动机 | 第23-24页 |
2.3 整形方法 | 第24-27页 |
第3章 DRT模型 | 第27-37页 |
3.1 DRT模型介绍 | 第27-28页 |
3.2 DRT模型可调度性分析 | 第28-30页 |
3.3 需求对与需求三元组 | 第30-32页 |
3.4 关键路径 | 第32-33页 |
3.5 任意截止期情况 | 第33-35页 |
3.6 小结 | 第35-37页 |
第4章 DRT任务集可调度性优化策略的设计 | 第37-63页 |
4.1 优化策略的基本思想 | 第37-41页 |
4.2 优化策略概述 | 第41-42页 |
4.3 干涉函数 | 第42-44页 |
4.4 Slf_Bound()过程 | 第44-46页 |
4.5 Itf_Bound()过程 | 第46-59页 |
4.5.1 前驱节点控制方法 | 第49-56页 |
4.5.2 路径成员控制方法 | 第56-59页 |
4.6 DRT任务集可调度性优化策略的性质 | 第59-60页 |
4.6.1 复杂度 | 第59-60页 |
4.6.2 严格提升可调度性 | 第60页 |
4.7 小结 | 第60-63页 |
第5章 实验设计及结果 | 第63-67页 |
5.1 生成随机任务集合 | 第63-64页 |
5.2 实验结果分析 | 第64-66页 |
5.2.1 可调度性优化策略有效性实验 | 第64-65页 |
5.2.2 可调度性优化策略效率实验 | 第65-66页 |
5.3 小结 | 第66-67页 |
第6章 结论 | 第67-69页 |
6.1 本文主要贡献与结论 | 第67-68页 |
6.2 进一步的工作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致谢 | 第73-75页 |
科研项目和论文工作情况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