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6页 |
1.1 选题缘由 | 第8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8-10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8-9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3.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4 研究内涵 | 第12-14页 |
1.4.1 术语界定 | 第12-13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1.5 创新之处与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4-15页 |
1.5.1 创新之处 | 第14页 |
1.5.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4-15页 |
1.5.3 预期目标 | 第15页 |
1.6 可行性论证 | 第15-16页 |
2 安岳石窟佛像服饰的艺术概况 | 第16-20页 |
2.1 安岳石窟佛像服饰的自然地理环境 | 第16-17页 |
2.2 安岳石窟佛像服饰的社会历史渊源 | 第17-18页 |
2.3 安岳石窟佛像服饰的宗教文化底蕴 | 第18-20页 |
3 安岳石窟佛像服饰的历史脉络 | 第20-26页 |
3.1 诞生期 | 第21-23页 |
3.2 辉煌期 | 第23-24页 |
3.3 没落期 | 第24-26页 |
4 安岳石窟佛像服饰的特征分析 | 第26-40页 |
4.1 安岳石窟佛衣的主要款式 | 第26-29页 |
4.2 安岳石窟佛像服饰的特征 | 第29-30页 |
4.2.1 主题特征 | 第29-30页 |
4.2.2 质感特征 | 第30页 |
4.2.3 世俗特征 | 第30页 |
4.3 安岳石窟佛像服饰与其他石窟的比较 | 第30-33页 |
4.3.1 与大足石刻相比 | 第31-32页 |
4.3.2 与唐代龙门石窟相比 | 第32-33页 |
4.4 安岳石窟佛像服饰在唐宋时期的比较 | 第33-37页 |
4.4.1 初唐到盛唐的服饰特点及其在佛衣上的表现 | 第33-34页 |
4.4.2 唐末到宋朝的服饰特点及其在佛衣上的表现 | 第34-37页 |
4.5 安岳石窟佛像服饰的变化 | 第37-40页 |
4.5.1 款式之变 | 第37-38页 |
4.5.2 颜色之变 | 第38-40页 |
5 安岳石窟佛衣的艺术美 | 第40-48页 |
5.1 安岳石窟造像服饰的形式美 | 第40-44页 |
5.1.1 强烈对比的气势之美 | 第40-41页 |
5.1.2 飞天飘逸的诗意之美 | 第41-42页 |
5.1.3 融合线条的韵律之美 | 第42-44页 |
5.2 安岳石窟佛像服饰的内涵美 | 第44-48页 |
5.2.1 传神之美 | 第44-46页 |
5.2.2 意象之美 | 第46-47页 |
5.2.3 人性之美 | 第47-48页 |
6 安岳石窟佛衣的价值 | 第48-53页 |
6.1 文化价值 | 第48-49页 |
6.2 艺术价值 | 第49-50页 |
6.3 历史价值 | 第50-51页 |
6.4 社会价值 | 第51-53页 |
7 结语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附录 | 第57页 |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57页 |
B.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得奖情况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