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3-24页 |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4-17页 |
| 1.3 预备知识 | 第17-22页 |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 第2章 反馈和时变延迟的中立型耦合振子的周期解 | 第24-40页 |
| 2.1 引言 | 第24页 |
| 2.2 模型建立 | 第24-27页 |
| 2.3 主要结果 | 第27-36页 |
| 2.3.1 Lyapunov-型判据 | 第27-32页 |
| 2.3.2 系数型判据 | 第32-36页 |
| 2.4 数值算例 | 第36-37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37-40页 |
| 第3章 反馈和延迟耦合控制系统的周期解 | 第40-58页 |
| 3.1 引言 | 第40页 |
| 3.2 模型建立 | 第40-41页 |
| 3.3 主要结果 | 第41-51页 |
| 3.3.1 系统(3-1)周期解的存在性 | 第41-48页 |
| 3.3.2 系统(3-1)周期解的全局指数稳定性 | 第48-51页 |
| 3.4 应用 | 第51-54页 |
| 3.4.1 一类Lurie耦合控制系统周期解的存在性和全局指数稳定性 | 第51-54页 |
| 3.4.2 数值算例 | 第54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54-58页 |
| 第4章 时变延迟离散耦合系统的周期解 | 第58-77页 |
| 4.1 引言 | 第58页 |
| 4.2 模型建立 | 第58-59页 |
| 4.3 主要结果 | 第59-68页 |
| 4.3.1 Lyapunov-型判据 | 第59-64页 |
| 4.3.2 系数型判据 | 第64-68页 |
| 4.4 应用 | 第68-74页 |
| 4.4.1 时变延迟离散耦合振子周期解的存在性 | 第68-73页 |
| 4.4.2 数值算例 | 第73-74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74-77页 |
| 第5章 周期时变耦合强度的离散耦合系统的周期解 | 第77-90页 |
| 5.1 引言 | 第77页 |
| 5.2 模型建立 | 第77-78页 |
| 5.3 主要结果 | 第78-83页 |
| 5.4 应用 | 第83-88页 |
| 5.4.1 离散Cohen-Grossberg神经网络周期解的存在性 | 第83-88页 |
| 5.4.2 数值算例 | 第88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88-90页 |
| 第6章 多扩散随机多斑块模型的周期解 | 第90-103页 |
| 6.1 引言 | 第90页 |
| 6.2 模型建立 | 第90-91页 |
| 6.3 主要结果 | 第91-97页 |
| 6.3.1 Lyapunov-型判据 | 第91-94页 |
| 6.3.2 系数型判据 | 第94-97页 |
| 6.4 应用 | 第97-102页 |
| 6.4.1 随机耦合振子周期解的存在性 | 第97-100页 |
| 6.4.2 数值算例 | 第100-102页 |
| 6.5 本章小结 | 第102-103页 |
| 结论 | 第103-10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4-113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 第113-115页 |
| 致谢 | 第115-117页 |
| 个人简历 | 第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