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导言 | 第12-20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2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三、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8页 |
五、结构安排 | 第18-20页 |
第一章 行政规范在行政给付中适用的基础理论 | 第20-32页 |
第一节 行政给付与依法行政原则契合的理论分析 | 第20-25页 |
一、法律保留原则在行政给付中适用的学说 | 第20-22页 |
二、法律保留原则在行政给付中的适用规则 | 第22-24页 |
三、小结 | 第24-25页 |
第二节 行政规范作为行政给付依据的合法性逻辑 | 第25-28页 |
一、“依法律行政”向“依法行政”的转变 | 第25-26页 |
二、“合法性解释模式”向“自我合法化模式”转变 | 第26-27页 |
三、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节 行政规范在行政给付中适用的原则及规则 | 第28-32页 |
一、行政规范效力等级规则 | 第28-29页 |
二、低位阶行政规范优先适用规则 | 第29-30页 |
三、比例原则 | 第30页 |
四、信赖保护原则 | 第30-31页 |
五、小结 | 第31-32页 |
第二章 行政规范在行政给付中适用的现状分析 | 第32-46页 |
第一节 行政给付领域的立法与实践概况 | 第32-36页 |
一、行政保障领域 | 第32-34页 |
二、行政供给领域 | 第34-35页 |
三、行政资助领域 | 第35-36页 |
四、小结 | 第36页 |
第二节 住房保障领域行政规范的实证分析 | 第36-42页 |
一、住房保障制度的缘起及运行状况 | 第37-38页 |
二、经济适用房制度的主要依据 | 第38-39页 |
三、《管理办法》与北京等九省市地方政府规章相关内容比较与评析 | 第39-42页 |
第三节 经济适用房领域行政规范适用存在的问题及本文的回应 | 第42-46页 |
一、《管理办法》及各地方政府规章对规范功能的定位偏差 | 第42-43页 |
二、由部门规章设定准入、退出条件 | 第43-44页 |
三、下位法减少有利于行政给付相对人的条件 | 第44-45页 |
四、下位法增加有利于行政给付相对人的条件 | 第45-46页 |
第三章 行政规范在行政给付中适用的规制 | 第46-54页 |
第一节 强化行政给付领域行政规范的自我控制 | 第46-52页 |
一、行政给付领域行政规范的功能定位:促进行政给付 | 第46页 |
二、各类行政规范对行政给付的设定权和规定权 | 第46-49页 |
三、行政规范内容上的要求 | 第49-51页 |
四、行政规范制定程序上的自我约束 | 第51-52页 |
第二节 赋予行政机关行政规范选择适用权 | 第52-54页 |
一、选择合法有效的行政规范 | 第53页 |
二、选择有利于相对人的行政规范 | 第53-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0-61页 |
后记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