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

浓差薄膜电池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28页
    1.1 引言第16-17页
    1.2 电池的发展与分类第17-19页
        1.2.1 电池的发展第17页
        1.2.2 电池的分类第17-19页
    1.3 薄膜电池与柔性电池第19-21页
        1.3.1 薄膜电池第19页
        1.3.2 柔性电池第19-21页
    1.4 浓差电池第21-25页
        1.4.1 浓差电池简介第21-22页
        1.4.2 Nernst方程第22-23页
        1.4.3 菲克定律第23-25页
    1.5 选题依据第25-26页
    1.6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第26-28页
        1.6.1 主要研究内容第26页
        1.6.2 研究意义第26-28页
第二章 浓差薄膜电池结构设计与工作原理第28-32页
    2.1 引言第28页
    2.2 实验原料与仪器第28页
    2.3 浓差薄膜电池结构设计第28-30页
    2.4 机理分析第30页
    2.5 本章小结第30-32页
第三章 电解质的选择第32-38页
    3.1 引言第32页
    3.2 实验部分第32-34页
        3.2.1 实验原料第32页
        3.2.2 主要仪器设备第32-33页
        3.2.3 电解质对开路电压影响第33页
        3.2.4 不同电解质的电导率第33-34页
        3.2.5 不同浓度电解质对开路电压的影响第34页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4-37页
        3.3.1 不同电解质对浓差电池输出电压影响结果分析第34-35页
        3.3.2 不同电解质电导率对比第35-36页
        3.3.3 不同浓度的电解质对浓差电池输出电压影响对比第36-37页
    3.4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四章 半透膜的制备与性能测试第38-70页
    4.1 引言第38-39页
    4.2 实验部分第39-43页
        4.2.1 实验原料第39页
        4.2.2 主要仪器设备第39页
        4.2.3 不同阴离子盐溶液在PVA膜中的扩散研究第39-40页
        4.2.4 氯化钠溶液浓度与电导率之间的关系第40-41页
        4.2.5 半透膜的制备第41-42页
        4.2.6 半透膜孔隙大小测试第42-43页
        4.2.7 扫描半透膜的表观形貌第43页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3-69页
        4.3.1 不同阴离子盐溶液对PVA的影响第43-52页
        4.3.2 氯化钠溶液浓度及其电导率之间关系第52-53页
        4.3.3 半透膜孔隙大小对比第53-63页
        4.3.4 半透膜的扫描电镜图第63-69页
    4.4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五章 浓差薄膜电池放电对电极的影响第70-80页
    5.1 引言第70页
    5.2 实验部分第70-72页
        5.2.1 实验原料第70页
        5.2.2 主要仪器设备第70页
        5.2.3 铜电极、铝电极第70-71页
        5.2.4 石墨电极、聚苯胺电极第71-72页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72-77页
    5.4 机理分析第77-78页
    5.5 本章小结第78-80页
第六章 浓差薄膜电池组放电研究第80-90页
    6.1 引言第80页
    6.2 实验部分第80-82页
        6.2.1 实验原料第80-81页
        6.2.2 主要仪器设备第81页
        6.2.3 玻璃纸半透膜电池组第81页
        6.2.4 复合半透膜电池组开路电压第81页
        6.2.5 最优电池组的筛选第81-82页
        6.2.6 电池组放电性能研究第82页
    6.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82-88页
        6.3.1 玻璃纸半透膜电池组放电性能第82-83页
        6.3.2 复合半透膜电池组放电性能第83-86页
        6.3.3 最优电池组的性能分析第86-88页
        6.3.4 电池组放电研究第88页
    6.4 机理分析第88-89页
    6.5 本章小结第89-90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90-92页
    7.1 总结第90-91页
    7.2 展望第91-92页
参考文献第92-100页
致谢第100-102页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第102-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PWM整流器的车载充电机的设计
下一篇: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故障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