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致谢 | 第6-7页 |
目录 | 第7-8页 |
导论 | 第8-13页 |
一、莫丽森与《最蓝的眼睛》 | 第8-9页 |
二、作为文学批评的创伤理论 | 第9-11页 |
三、 论文结构 | 第11-13页 |
第一章 佩科拉遭受创伤的原因 | 第13-27页 |
一、种族歧视 | 第13-19页 |
1.白人的歧视 | 第14-17页 |
2. 黑人的歧视 | 第17-19页 |
二、家庭影响 | 第19-24页 |
1.母亲的冷漠 | 第19-22页 |
2.父爱的变形 | 第22-24页 |
三、宗教伤害 | 第24-27页 |
第二章 佩科拉遭受创伤的表现 | 第27-34页 |
一、自卑自憎情结 | 第27-30页 |
二、逃避创伤 | 第30-31页 |
三、人格的畸变 | 第31-34页 |
第三章 创伤修复的失败 | 第34-39页 |
一、与外界建立新关系的失败 | 第34-36页 |
二、叙述创伤经历的失败 | 第36-37页 |
三、通过宗教信仰重塑自我的失败 | 第37-39页 |
结论 | 第39-41页 |
注释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