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52铝合金自冲铆接头微动损伤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4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4-15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4-15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1.2 自冲铆接技术工艺 | 第15-19页 |
1.2.1 技术简介 | 第15-17页 |
1.2.2 技术优势 | 第17页 |
1.2.3 技术应用 | 第17-18页 |
1.2.4 微动损伤及其表征 | 第18-19页 |
1.3 自冲铆接技术研究现状 | 第19-25页 |
1.3.1 接头成形机理 | 第19-20页 |
1.3.2 接头静力学性能 | 第20-21页 |
1.3.3 接头疲劳性能 | 第21-22页 |
1.3.4 接头微动损伤 | 第22-24页 |
1.3.5 其它连接件及相关微动损伤 | 第24-25页 |
1.4 微动损伤前期理论及接触力学 | 第25-31页 |
1.4.1 前期理论 | 第25-28页 |
1.4.2 接触力学 | 第28-31页 |
1.5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31-34页 |
第二章 试件材料及其试验方法 | 第34-50页 |
2.1 试验设备 | 第34-36页 |
2.1.1 自冲铆接设备 | 第34-35页 |
2.1.2 材料测试设备 | 第35-36页 |
2.1.3 微观观测设备 | 第36页 |
2.2 试验材料 | 第36-39页 |
2.2.1 板材材料 | 第36-38页 |
2.2.2 铆钉材料 | 第38-39页 |
2.3 试件制备 | 第39-43页 |
2.3.1 接头命名及其几何尺寸 | 第39-41页 |
2.3.2 铆接参数和在线监控 | 第41-42页 |
2.3.3 接头成形质量参数 | 第42-43页 |
2.4 试验方法 | 第43-49页 |
2.4.1 静拉伸试验 | 第43-46页 |
2.4.2 疲劳试验 | 第46-4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三章 自冲铆接头强度及失效分析 | 第50-70页 |
3.1 数据统计 | 第50-53页 |
3.1.1 静拉伸数据统计 | 第50-51页 |
3.1.2 疲劳数据统计 | 第51-53页 |
3.2 接头强度分析 | 第53-57页 |
3.2.1 静拉伸强度分析 | 第53-54页 |
3.2.2 疲劳强度分析 | 第54-57页 |
3.3 接头失效影响因素分析 | 第57-67页 |
3.3.1 静拉伸失效影响因素分析 | 第57-66页 |
3.3.2 疲劳失效影响因素分析 | 第66-6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7-70页 |
第四章 自冲铆接头微动损伤行为与疲劳失效分析 | 第70-90页 |
4.1 接头微动损伤区域 | 第70-73页 |
4.1.1 上板与铆钉头接触区 | 第70-71页 |
4.1.2 铆接区两板间接触区 | 第71-72页 |
4.1.3 下板与铆钉腿接触区 | 第72-73页 |
4.2 接头疲劳失效分析 | 第73-80页 |
4.2.1 上板断裂失效 | 第74-77页 |
4.2.2 下板断裂失效 | 第77-78页 |
4.2.3 铆钉断裂失效 | 第78-79页 |
4.2.4 微动损伤与疲劳失效关系 | 第79-80页 |
4.3 板材厚度对接头微动损伤行为的影响 | 第80-84页 |
4.3.1 上板与铆钉头部接触区 | 第80-81页 |
4.3.2 铆接区两板间接触区 | 第81-82页 |
4.3.3 下板与铆钉腿接触区 | 第82-84页 |
4.4 板材材料对接头微动损伤行为的影响 | 第84-86页 |
4.5 疲劳载荷对接头微动损伤行为的影响 | 第86-88页 |
4.5.1 接头疲劳失效模式 | 第86-87页 |
4.5.2 上板与铆钉头接触区 | 第87-8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88-90页 |
第五章 自冲铆接头微动损伤机理研究 | 第90-110页 |
5.1 接头微动区裂纹的萌生和扩展研究 | 第90-95页 |
5.1.1 微动裂纹的分类 | 第90-93页 |
5.1.2 微裂纹的萌生和扩展 | 第93-94页 |
5.1.3 疲劳裂纹的形成和扩展 | 第94-95页 |
5.2 接头微动表面磨损的研究 | 第95-99页 |
5.2.1 微动表面磨损形貌分类 | 第95-97页 |
5.2.2 表面磨损过程及机理 | 第97页 |
5.2.3 微动脱层机理 | 第97-98页 |
5.2.4 磨损与裂纹损伤机制的竞争 | 第98-99页 |
5.3 接头微动第三体分析 | 第99-106页 |
5.3.1 微动第三体形成过程 | 第99页 |
5.3.2 微动第三体元素分析 | 第99-105页 |
5.3.3 微动第三体对接头微动损伤的影响 | 第105-106页 |
5.3.4 氧化作用对接头微动损伤的影响 | 第10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06-11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0-114页 |
6.1 论文主要工作和结论 | 第110-112页 |
6.2 论文创新点 | 第112页 |
6.3 论文展望 | 第112-114页 |
致谢 | 第114-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26页 |
附录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126-128页 |
附录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项目 | 第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