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土壤生物学论文--土壤微生物学论文

不同灌溉模式下新疆栽培红花花期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及微生物特征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英文缩略表第11-12页
引言第12-13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20页
    1.1 红花及其栽培的研究概况第13-15页
        1.1.1 红花的研究价值第13页
        1.1.2 红花的研究进展第13-14页
        1.1.3 红花的栽培管理第14-15页
    1.2 不同水分处理下的相关研究第15-16页
        1.2.1 不同灌溉方式的研究概述第15页
        1.2.2 不同水分处理对微生物和红花的影响第15-16页
    1.3 植物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特性的研究进展第16-18页
        1.3.1 植物根际和非根际土壤酶活性的研究第16-17页
        1.3.2 植物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研究第17-18页
        1.3.3 微生物多样性的环境生态学分析第18页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8-20页
        1.4.1 研究内容第18-19页
        1.4.2 技术路线第19-20页
第二章 研究区域及研究方法第20-24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20页
    2.2 试验设计第20-21页
    2.3 样品采集第21页
    2.4 研究方法第21-23页
        2.4.1 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第21页
        2.4.2 土壤酶活性的测定第21-22页
        2.4.3 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Biolog测定第22-23页
    2.5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23-24页
第三章 不同水梯度处理下红花花期根际土壤特征差异第24-27页
    3.1 根际土壤理化性质第24-25页
    3.2 根际土壤酶活性第25页
    3.3 根际土壤微生物特征第25-27页
        3.3.1 微生物生物量第25页
        3.3.2 微生物数量第25-27页
第四章 不同灌溉条件下红花花期根际与非根际间土壤特征差异第27-36页
    4.1 漫灌第27-30页
        4.1.1 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理化性质第27页
        4.1.2 根际与非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差异第27-28页
        4.1.3 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特征第28-30页
    4.2 滴灌第30-32页
        4.2.1 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理化性质第30页
        4.2.2 根际与非根际酶活性差异第30页
        4.2.3 根际与非根际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第30-32页
    4.3 两种灌溉条件下土壤各类指标的比较分析第32-36页
        4.3.1 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理化性质第32-33页
        4.3.2 根际与非根际土壤酶活性差异第33页
        4.3.3 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第33-36页
第五章 不同灌溉方式间红花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特征差异第36-45页
    5.1 不同灌溉方式下红花根际土壤各因子的比较第36-39页
        5.1.1 土壤理化性质第36页
        5.1.2 酶活性差异第36页
        5.1.3 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第36-39页
    5.2 不同灌溉方式下非根际土壤各因子的比较第39-42页
        5.2.1 土壤理化性质第39页
        5.2.2 酶活性差异第39页
        5.2.3 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第39-42页
    5.3 不同灌溉方式下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的各因子综合比较第42-45页
        5.3.1 两种灌溉方式下土壤理化性质第42页
        5.3.2 两种灌溉方式下酶活性差异第42页
        5.3.3 两种灌溉方式下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第42-45页
第六章 红花花期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环境生态学分析第45-50页
    6.1 水添加处理下的红花根际土壤第45-46页
        6.1.1 土壤因子间相关性分析第45页
        6.1.2 土壤微生物与土壤各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第45-46页
        6.1.3 土壤微生物间相关性分析第46页
    6.2 不同灌溉方式处理下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第46-50页
        6.2.1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主成分分析第46-48页
        6.2.2 土壤因子间相关性分析第48页
        6.2.3 土壤微生物与土壤因子相关性分析第48-49页
        6.2.4 土壤微生物与土壤酶相关性分析第49-50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50-51页
    7.1 结论第50页
    7.2 展望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6页
致谢第56-57页
作者简介第57-58页
导师评阅表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茶叶中农药残留的研究
下一篇:新疆草莓病毒病检测及脱毒繁育体系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