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13-24页 |
1.1 马铃薯对水分处理的响应机制 | 第14-20页 |
1.1.1 马铃薯根系对水分处理的响应 | 第14-15页 |
1.1.2 马铃薯渗透调节物质对水分处理的响应 | 第15-16页 |
1.1.3 马铃薯活性氧代谢系统对水分处理的响应 | 第16-18页 |
1.1.4 马铃薯内源激素对水分处理的响应 | 第18页 |
1.1.5 马铃薯在水分处理下的基因响应 | 第18-19页 |
1.1.6 马铃薯抗旱基因工程 | 第19-20页 |
1.2 转录组水平上植物耐旱分子机制 | 第20-21页 |
1.2.1 转录组测序技术及优势 | 第20页 |
1.2.2 基于RNA-Seq的植物耐旱分子机理研究 | 第20-21页 |
1.3 根系发育的调控机理 | 第21-22页 |
1.3.1 根系发育的基因表达调控 | 第21-22页 |
1.3.2 根系发育的激素调控 | 第22页 |
1.4 立题依据及研究方案 | 第22-24页 |
1.4.1 立题依据 | 第22-23页 |
1.4.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页 |
1.4.3 研究方案 | 第23-24页 |
2 土壤水分处理下马铃薯萌芽出苗期根系的生理响应 | 第24-35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4-25页 |
2.1.1 试验材料和方法 | 第24页 |
2.1.2 测定指标和方法 | 第24页 |
2.1.3 数据处理 | 第24-25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5-32页 |
2.2.1 根系体积的变化 | 第25页 |
2.2.2 根系总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的变化 | 第25-27页 |
2.2.3 根系活力的变化 | 第27页 |
2.2.4 根系中丙二醛含量的变化 | 第27-28页 |
2.2.5 根系中脯氨酸含量的变化 | 第28-29页 |
2.2.6 根系中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 | 第29页 |
2.2.7 根系中SOD活性的变化 | 第29-30页 |
2.2.8 根系中CAT活性的变化 | 第30-31页 |
2.2.9 根系中POD活性的变化 | 第31页 |
2.2.10 各生理指标相关性分析 | 第31-32页 |
2.3 讨论 | 第32-35页 |
2.3.1 土壤水分对根系体积、根总吸收面积、根活跃吸收面积、根系活力影响 | 第32-33页 |
2.3.2 土壤水分处理下根系渗透调节作用 | 第33-34页 |
2.3.3 土壤水分处理下根系保护酶作用 | 第34-35页 |
3 土壤水分对马铃薯萌芽出苗期根系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 第35-42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5页 |
3.1.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35页 |
3.1.2 测定指标和方法 | 第35页 |
3.1.3 数据处理 | 第35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5-39页 |
3.2.1 根系内源激素IAA含量的变化 | 第35-36页 |
3.2.2 根系内源激素ABA含量的变化 | 第36-37页 |
3.2.3 根系内源激素SA含量的变化 | 第37页 |
3.2.4 根系内源激素JA含量的变化 | 第37-38页 |
3.2.5 根系内源激素GA含量的变化 | 第38-39页 |
3.2.6 内源激素与各生理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第39页 |
3.3 讨论 | 第39-42页 |
3.3.1 根系内源激素IAA对土壤水分的响应 | 第39-40页 |
3.3.2 根系内源激素ABA对土壤水分的响应 | 第40页 |
3.3.3 根系内源激素SA对土壤水分的响应 | 第40-41页 |
3.3.4 根系内源激素JA对土壤水分的响应 | 第41页 |
3.3.5 根系内源激素GA对土壤水分的响应 | 第41-42页 |
4 土壤水分处理下马铃薯出苗期根系转录组分析 | 第42-92页 |
4.1 试验方法 | 第42-46页 |
4.1.1 试验材料的准备及水分处理 | 第42页 |
4.1.2 根系总RNA的提取 | 第42-43页 |
4.1.3 IlluminacDNA文库构建及测序 | 第43-45页 |
4.1.4 测序数据质量评估 | 第45页 |
4.1.5 RAW数据处理组 | 第45-46页 |
4.1.6 样本间基因表达和丰度分析 | 第46页 |
4.1.7 样本间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 第46页 |
4.1.8 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注释与分析 | 第46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46-88页 |
4.2.1 Total RNA质量检测结果 | 第46-48页 |
4.2.2 转录组测序质量检测及测序数据过滤分析结果 | 第48-51页 |
4.2.3 RAW数据整理分析结果 | 第51-53页 |
4.2.4 基因表达水平分析 | 第53-55页 |
4.2.5 不同样本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 第55-70页 |
4.2.6 差异表达基因的GO富集分析 | 第70-78页 |
4.2.7 差异表达基因KEGG富集分析 | 第78-80页 |
4.2.8 根系中谷胱甘肽代谢反应 | 第80-81页 |
4.2.9 根系内源激素信号转导的反应 | 第81-84页 |
4.2.10 根系中蛋白激酶、蛋白磷酸酶的反应 | 第84-86页 |
4.2.11 转录因子的反应 | 第86-87页 |
4.2.12 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及与相应生理指标相关性分析 | 第87-88页 |
4.3 讨论 | 第88-92页 |
4.3.1 根系谷胱甘肽代谢对土壤水分的响应 | 第88页 |
4.3.2 根系激素信号转导对土壤水分的响应 | 第88-90页 |
4.3.3 蛋白激酶和蛋白磷酸酶对土壤水分的响应 | 第90页 |
4.3.4 转录因子对土壤水分的响应 | 第90-91页 |
4.3.5 耐旱相关基因与根系发育相关基因对土壤水分的响应 | 第91-92页 |
5 萌芽出苗期根系差异表达基因验证分析 | 第92-101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92-95页 |
5.1.1 植物材料和胁迫处理 | 第92页 |
5.1.2 引物设计 | 第92页 |
5.1.3 RNA提取和反转录 | 第92-94页 |
5.1.4 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 | 第94-95页 |
5.1.5 数据分析 | 第95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95-99页 |
5.2.1 各处理样本实时扩增曲线图和扩增产物溶解曲线图 | 第95-97页 |
5.2.2 qRT-PCR检测结 | 第97-99页 |
5.3 讨论 | 第99-101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01-105页 |
6.1 结论 | 第101-103页 |
6.2 展望 | 第103-105页 |
致谢 | 第105-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19页 |
作者简介 | 第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