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各种汽车论文--各种能源汽车论文--电动汽车论文

纯电动汽车电池包冷却系统设计与优化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9-18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6页
        1.2.1 电池单体生热模型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2 冷却系统冷却模式研究现状第12-16页
    1.3 本论文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第16-18页
第2章 纯电动汽车电池包串并联方式设计第18-28页
    2.1 电池包能量需求计算第18-21页
    2.2 电机最大需求功率的计算第21-24页
        2.2.1 最高车速行驶电机需求功率P_(max1)计算第21-22页
        2.2.2 最大爬坡度行驶电机需求功率P_(max2)计算第22页
        2.2.3 加速度行驶至最高车速电机需求功率P_(max3)计算第22-24页
    2.3 电池包串并联方式设计第24-26页
    2.4 本章小结第26-28页
第3章 电池单体生热模型的建立第28-47页
    3.1 锂离子电池结构及工作原理第28-29页
        3.1.1 锂离子电池结构第28-29页
        3.1.2 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第29页
    3.2 锂离子电池生热计算第29-31页
    3.3 单体生热模型搭建第31-46页
        3.3.1 电池单体充放电试验第32-39页
        3.3.2 电池单体生热模型验证第39-46页
    3.4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4章 冷却系统结构设计与优化第47-62页
    4.1 电池模组参数化建模第47-52页
        4.1.1 模组内电池单体布局设计第47-48页
        4.1.2 电池与冷却管间相对位置分析第48-50页
        4.1.3 电池模组参数化建模第50-52页
    4.2 电池模组结构参数优化第52-60页
        4.2.1 正交试验表头设计第52-53页
        4.2.2 正交仿真试验第53-56页
        4.2.3 正交试验数据处理第56-60页
    4.3 本章小结第60-62页
第5章 整车建模与仿真第62-73页
    5.1 纯电动汽车整车建模第62-68页
        5.1.1 行驶工况第63页
        5.1.2 车辆动力学建模第63-64页
        5.1.3 电池包建模第64-68页
    5.2 电动汽车整车仿真第68-70页
    5.3 模型及仿真结果可靠性验证第70-72页
    5.4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6章 冷却液控制方案设计第73-87页
    6.1 冷却液控制方案第73-75页
    6.2 水泵初始功率计算第75-78页
    6.3 冷却液流速调节控制器设计第78-82页
        6.3.1 基于最高温度的调节控制器设计第79-80页
        6.3.2 基于最大温差的流速调节控制器设计第80-82页
    6.4 流速控制效果验证第82-86页
        6.4.1 电池包流速控制模型第82-83页
        6.4.2 仿真验证第83-86页
    6.5 本章小结第86-87页
第7章 总结与展望第87-89页
    7.1 论文总结第87-88页
    7.2 研究展望第88-89页
参考文献第89-95页
致谢第95-9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成果第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荷兰《2016企业政策报告》(节选)翻译实践报告
下一篇:5G系统中大规模MIMO和非正交接入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