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未成年人刑事和解制度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引言第10-11页
第1章 未成年人刑事和解制度的一般理论第11-17页
    1.1 未成年人刑事和解制度的内涵第11-12页
    1.2 未成年人刑事和解的特殊性第12-14页
        1.2.1 未成年人刑事和解更具犯罪预防性第12-13页
        1.2.2 未成年人刑事和解参与主体的多元化第13-14页
        1.2.3 未成年人刑事和解案件范围的广泛性第14页
    1.3 未成年人刑事和解制度的价值第14-17页
        1.3.1 有效促进未成年加害人回归社会第14-15页
        1.3.2 强化了对受害人的保护第15-16页
        1.3.3 贯彻了恢复性司法理念第16页
        1.3.4 提高案件处理效率,节约司法资源第16-17页
第2章 域内外未成年人刑事和解制度探析第17-24页
    2.1 域内外未成年人刑事和解制度的考察第17-19页
        2.1.1 未成年人刑事和解制度之德国第17-18页
        2.1.2 未成年人刑事和解制度之新西兰第18-19页
        2.1.3 未成年人刑事和解制度之香港地区第19页
    2.2 域内外未成年人刑事和解制度的特点第19-22页
        2.2.1 广泛应用未成年人刑事和解程序第20页
        2.2.2 坚持未成年人刑事和解程序的独立性第20-21页
        2.2.3 强化和解协调人的专业性第21页
        2.2.4 注重和解的过程以及社区的实质作用第21-22页
    2.3 域内外未成年人刑事和解制度的启示第22-24页
第3章 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和解制度面临的困境第24-29页
    3.1 理论层面第24-26页
        3.1.1 立法依据严重不足第24-25页
        3.1.2 案件适用范围过窄第25-26页
    3.2 司法实践层面第26-29页
        3.2.1 和解协议达成过程仓促,忽视对未成年人的感化第26页
        3.2.2 过度关注金钱赔偿,有“花钱免刑”之嫌第26-27页
        3.2.3 和解监督机制不完善,后续帮教活动不到位第27-29页
第4章 构建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和解制度的建议第29-38页
    4.1 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和解制度模式的选择第29-30页
    4.2 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和解制度的具体构建第30-38页
        4.2.1 完善立法,建立专门的未成年人刑事和解制度第30页
        4.2.2 扩大案件适用范围,细化适用条件第30-32页
        4.2.3 注重和解协议的达成过程,完善和解对话的形式第32-33页
        4.2.4 淡化金钱赔偿的认知,限制和解赔偿数额的范围第33-34页
        4.2.5 建立未成年人刑事和解监督制度第34-35页
        4.2.6 完善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第35-38页
结语第38-39页
参考文献第39-42页
致谢第42页

论文共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检察机关审前程序非法证据排除问题研究
下一篇:我国刑事强制医疗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