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新诗论文

朦胧诗的死亡美学研究(1968-1986)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5页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0-11页
    1.2 研究现状第11-13页
    1.3 研究范围及方法第13-15页
第二章 朦胧诗死亡美学的缘起第15-24页
    2.1 死亡美学的缘起及概念界定第15-18页
    2.2 朦胧诗死亡美学的萌生因素第18-24页
        2.2.1 政治压迫第18-20页
        2.2.2 西方因素第20-22页
        2.2.3 神话传说第22-24页
第三章 诗歌文本暗含下的死亡阐释第24-33页
    3.1 死亡话语:二元对立的语义结构第24-26页
    3.2 朦胧诗中的死亡想象第26-33页
        3.2.1 死亡想象:异化的世界第27-29页
        3.2.2 死亡想象:死者的体验第29-33页
第四章 诗歌审美价值下的死亡阐释第33-51页
    4.1 朦胧诗死亡美学的审美向度第33-40页
        4.1.1 生命的强烈意志第33-35页
        4.1.2 独立的精神维度第35-37页
        4.1.3 深层的悲剧意识第37-40页
    4.2 朦胧诗死亡美学的审美象征第40-44页
        4.2.1 个性死亡第40-42页
        4.2.2 文化死亡第42-44页
    4.3 朦胧诗死亡美学的审美表现第44-51页
        4.3.1 激情控诉第44-46页
        4.3.2 死亡叙事第46-48页
        4.3.3 诗即“存在”第48-51页
第五章 朦胧诗死亡美学的后世影响第51-55页
    5.1 死亡想象在诗歌的延续第51-53页
    5.2 诗人的“存在”品格第53-55页
结语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61页
致谢第61-62页
附录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韩假传文学比较研究
下一篇:佛学思想对魏晋中期文学审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