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地方史志论文

贵州傩文化研究(1368-1949年)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绪论第14-28页
    一、傩文化在我国的悠久历史第14-17页
    二、论文选题的由来和意义第17-18页
        (一) 论文选题的由来第17-18页
        (二) 选题的意义第18页
    三、研究现状第18-24页
        (一) 关于“贵州地戏”的研究第20页
        (二) 关于贵州傩坛活动的研究第20-21页
        (三) 对端公的研究第21-22页
        (四) 关于“贵州傩面具”的研究第22-23页
        (五) 关于“鸡在傩俗中的功用”研究第23-24页
    四、本文的重点与难点第24-25页
        (一) 重点第24页
        (二) 难点第24-25页
    五、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25-28页
        (一) 研究目标第25页
        (二) 研究方法第25-26页
        (三) 创新点第26-28页
第一章 贵州傩文化的孕育第28-37页
    第一节 贵州的自然地理环境第28-29页
    第二节 泛神情结下贵州傩文化的产生第29-30页
        一、贵州先民泛神思想的产生第29-30页
        二、贵州先民对自然界的人格化依恋第30页
    第三节 青铜饕餮图纹与夜郎文化第30-33页
    第四节 牂牁、夜郎二国与楚国经济文化联系的加强第33-35页
    本章总结第35-37页
第二章 明清民国时期的贵州地戏第37-62页
    第一节 地戏的形成第37-51页
        一、历代尤其是明代以来统治者的大规模贵州移民第37-39页
        二、地戏的渊源第39-46页
        三、屯堡人传入贵州的傩俗第46-51页
    第二节 明清民国时期贵州地戏的盛行第51-59页
        一、明清时期关于地戏的文献第51-53页
        二、清代关于地戏的画作第53-56页
        三、地戏的剧目第56-59页
    第三节 地戏中对三国人物的崇拜第59-61页
    本章总结第61-62页
第三章 “冲傩还愿”下的贵州傩坛活动第62-81页
    第一节 傩坛戏的分布第62-64页
    第二节 “冲傩还愿”习俗的来历与仪式第64-66页
    第三节 “冲傩还愿”习俗中的娱乐性和功利性第66-68页
    第四节 “冲傩还愿”的仪式诉求和表达方式第68-73页
        一、排解生活压力第68-70页
        二、文化习惯的压力驱使第70-73页
    第五节 “冲傩还愿”仪式的意义第73-80页
        一、重建交感认知第74-76页
        二、重建生命历程第76-78页
        三、重塑道德秩序第78-80页
    本章总结第80-81页
第四章 傩文化下的贵州端公第81-95页
    第一节 贵州端公活动的由来第81-87页
        一、端公名称的衍变第82-83页
        二、贵州原有的巫文化底蕴第83-84页
        三、四川端公活动的传入第84-85页
        四、明清时期贵州端公活动的盛行第85-87页
    第二节 从贵州史志所见端公之为害评傩活动历史价值第87-94页
        一、清政府对端公活动的打压第88-89页
        二、明清贵州史志所见端公之为害第89-92页
        三、明清时期端公主持的傩活动在贵州难以彻底取缔的原因第92-94页
    本章总结第94-95页
第五章 贵州傩文化中的傩面具第95-110页
    第一节 自然形态对傩面具造型和色调的影响第95-103页
    第二节 贵州傩面具中的宗教性与艺术性第103-107页
        一、傩面具的宗教性第103-104页
        二、傩面具中的艺术性第104-105页
        三、宗教性与艺术性在傩面具中的融合第105-107页
    第三节 傩面具在贵州傩活动中长期传承的原因第107-109页
    本章总结第109-110页
第六章 傩文化中的贵州鸡民俗第110-120页
    第一节 鸡在贵州傩文化中的功能第111-115页
        一、用作祭祀的贡品第111页
        二、充当巫术等民俗活动的道具第111-113页
        三、信物功能第113-114页
        四、鸡的其他民俗功能第114-115页
    第二节 鸡在贵州民俗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原因第115-119页
    本章总结第119-120页
第七章 贵州傩活动的组织与功能第120-131页
    第一节 贵州傩活动的组织方式第120-123页
    第二节 贵州傩的民俗功能第123-130页
        一、精神支持第123-128页
        二、调解功能第128-129页
        三、传承文化第129-130页
    本章总结第130-131页
第八章 贵州傩文化的交流与互动第131-144页
    第一节 汉族傩文化对布依族等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第131-135页
        一、端公活动的传入对布依族民俗文化的影响第131-133页
        二、端公影响下的布依民族起义第133-135页
    第二节 贵州与湖南傩文化的民间交流第135-138页
    第三节 贵州地戏对云南关索戏的影响第138-143页
        一、两地的傩事活动都有敬拜五显神的程式第139页
        二、两地的傩戏演出中都有祭祀药王的情节第139-140页
        三、云南的关索戏很有可能来自于贵州地戏第140-141页
        四、云贵间都有以关索命名的山岭等自然景观和庙宇等历史遗迹第141-143页
    本章总结第143-144页
第九章 贵州傩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第144-166页
    第一节 贵州傩文化遗产的保护第144-152页
        一、傩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第144-147页
        二、傩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第147-148页
        三、傩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第148-150页
        四、傩文化遗产保护的可能性第150-152页
    第二节 贵州傩文化遗产的传承第152-164页
        一、傩文化传承中的模式性第152-153页
        二、贵州傩文化传承中的变异性第153-154页
        三、贵州傩文化传承的世俗化和娱乐化倾向第154-155页
        四、傩文化遗产传承中存在的问题第155-162页
        五、贵州傩文化遗产的传承措施第162-164页
    本章总结第164-166页
结语第166-169页
附录: 中外学者对巫术心理层面作用机制的探析第169-176页
参考文献第176-193页
致谢第193页

论文共1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唐诗语言艺术研究
下一篇:智慧牧场牲畜动态智能感知系统研究与应用--以牛咀嚼感知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