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7-10页 |
前言 | 第10-14页 |
0.1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第10页 |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0.2.1 断层输导体系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0.2.2 储集砂体输导体系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0.3 研究内容及主要思路 | 第12-14页 |
0.3.1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0.3.2 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第一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4-18页 |
1.1 地层及沉积特征 | 第15-16页 |
1.1.1 沙河街组(ES) | 第15页 |
1.1.2 东营组(Ed) | 第15-16页 |
1.1.3 馆陶组(Ng)和明化镇组(Nm) | 第16页 |
1.1.4 第四系平原组 | 第16页 |
1.2 基本成藏条件 | 第16-18页 |
1.2.1 油源条件 | 第16页 |
1.2.2 储层条件 | 第16页 |
1.2.3 盖层条件 | 第16-17页 |
1.2.4 圈闭类型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断裂发育及油源断裂确定 | 第18-37页 |
2.1 断裂发育特征 | 第18-24页 |
2.1.1 断裂剖面特征 | 第18-22页 |
2.1.2 断裂平面特征 | 第22-24页 |
2.2 断裂形成演化历史 | 第24-30页 |
2.2.1 断裂活动时期 | 第24-26页 |
2.2.2 断裂形成演化历史及其特征 | 第26-30页 |
2.3 油源断裂确定及分布特征 | 第30-37页 |
2.3.1 断裂系统划分 | 第30-33页 |
2.3.2 油源断裂确定及分布规律 | 第33-37页 |
第三章 油气成藏过程及模式 | 第37-39页 |
第四章 断-砂侧向输导油气能力评价 | 第39-45页 |
4.1 断-砂侧向输导油气的配置形式 | 第39-40页 |
4.2 断-砂侧向输导油气的评价方法 | 第40-43页 |
4.2.1 砂地比与油气侧向输导的关系 | 第40-41页 |
4.2.2 断-砂输导系数及其应用条件 | 第41-43页 |
4.3 断-砂侧向输导油气的评价结果 | 第43-45页 |
第五章 对油气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 | 第45-56页 |
5.1 盖层对油气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 | 第45-49页 |
5.1.1 盖层有效厚度控制油气成藏 | 第45-46页 |
5.1.2 研究区盖层有效厚度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 第46-49页 |
5.2 砂地比对油气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 | 第49-54页 |
5.2.1 砂地比控制油气成藏 | 第49-53页 |
5.2.2 研究区砂地比对油气成藏的控制 | 第53-54页 |
5.3 输导系数对油气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 | 第54-56页 |
结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详细摘要 | 第64-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