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8-23页 |
1.1 引言 | 第8页 |
1.2 质体反向信号概述 | 第8-11页 |
1.3 MAPK概述 | 第11-15页 |
1.3.1 植物MAPK级联的组成与分类 | 第11-12页 |
1.3.2 植物MAPK级联途径的功能 | 第12-15页 |
1.3.2.1 MAPK在植物响应生物胁迫中的作用 | 第12-13页 |
1.3.2.2 MAPK在植物响应非生物胁迫中的作用 | 第13-15页 |
1.3.2.2.1 渗透胁迫 | 第13-14页 |
1.3.2.2.2 温度胁迫 | 第14页 |
1.3.2.2.3 氧化胁迫 | 第14-15页 |
1.3.2.3 MAPK在植物质体反向信号中的作用 | 第15页 |
1.4 WRKY概述 | 第15-19页 |
1.4.1 WRKY转录因子的结构特点及分类 | 第15-16页 |
1.4.2 WRKY转录因子的功能 | 第16-19页 |
1.4.2.1 WRKY转录因子在植物响应生物胁迫中的作用 | 第16-17页 |
1.4.2.2 WRKY转录因子在植物响应非生物胁迫中的作用 | 第17-19页 |
1.4.2.2.1 渗透胁迫 | 第17-18页 |
1.4.2.2.2 温度胁迫 | 第18页 |
1.4.2.2.3 氧化胁迫 | 第18-19页 |
1.4.2.3 WRKY转录因子在植物质体反向信号中的作用 | 第19页 |
1.5 MAPK和WRKY之间的关系 | 第19-21页 |
1.5.1 MAPK对WRKY蛋白的直接调控 | 第19-20页 |
1.5.2 MAPK对WRKY蛋白的间接调控 | 第20-21页 |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1-22页 |
1.7 本试验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3-39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23-27页 |
2.1.1 植物材料 | 第23-24页 |
2.1.2 菌株及质粒载体 | 第24-25页 |
2.1.3 试剂及试剂盒 | 第25页 |
2.1.4 试验所需试剂及培养基的配制 | 第25-27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7-39页 |
2.2.1 材料处理 | 第27页 |
2.2.2 DNA的提取(CTAB法)及突变体的鉴定 | 第27-30页 |
2.2.3 RNA的提取和反转录 | 第30-31页 |
2.2.3.1 RNA的提取和质量检测 | 第30页 |
2.2.3.2 RNA中基因组的去除 | 第30-31页 |
2.2.3.3 RNA反转录 | 第31页 |
2.2.4 RNA印记 | 第31-33页 |
2.2.4.1 RNA甲醛变性凝胶电泳 | 第31-32页 |
2.2.4.2 RNA印记 | 第32-33页 |
2.2.5 qRT-PCR | 第33页 |
2.2.6 载体构建 | 第33-34页 |
2.2.7 植物表达载体的农杆菌转化 | 第34-35页 |
2.2.7.1 根癌农杆菌GV3105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34页 |
2.2.7.2 电穿孔法转化农杆菌 | 第34页 |
2.2.7.3 农杆菌介导的拟南芥转化 | 第34-35页 |
2.2.8 酵母双杂的实验步骤 | 第35-39页 |
2.2.8.1 引物 | 第35-37页 |
2.2.8.2 制备感受态酵母菌 | 第37页 |
2.2.8.3 质粒共转酵母菌感受态 | 第37-39页 |
第3章 结果 | 第39-59页 |
3.1 MAPK级联和WRKY突变体及其gun表型分析 | 第39-54页 |
3.1.1 MAPK级联和WRKY突变体的鉴定 | 第39-42页 |
3.1.2 MAPK级联和WRKY突变体在土壤中的生长表型 | 第42-45页 |
3.1.3 MAPK级联和WRKY突变体中LHCB的表达水平 | 第45-52页 |
3.1.4 部分双突变体中LHCB的表达水平 | 第52-54页 |
3.2 MAPK可与WRKY转录因子发生相互作用 | 第54-57页 |
3.3 WRKY转录因子参与调节LHCB表达以响应质体反向信号 | 第57-59页 |
第4章 讨论 | 第59-61页 |
4.1 MAPK信号级联参与质体反向信号通路 | 第59页 |
4.2 WRKY转录因子参与调节PhANGs的表达 | 第59-61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73页 |
附录 | 第73-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