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9-14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一)研究的背景 | 第9页 |
(二)研究的目的 | 第9-10页 |
(三)研究的意义 | 第10页 |
二、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0-12页 |
(一)国内研究情况 | 第10-11页 |
(二)国外研究情况 | 第11-12页 |
(三)简要评述 | 第12页 |
三、研究方法与难点重点 | 第12-14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二)研究难点与重点 | 第13-14页 |
第一章 价值、价值观的形成与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 第14-22页 |
一、价值的产生 | 第14-15页 |
二、价值观的形成 | 第15-17页 |
(一)唯物史观视域下的价值观形成 | 第15-16页 |
(二)文化基因复制中的价值观形成 | 第16-17页 |
二、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 第17-22页 |
(一)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必要 | 第17-18页 |
(二)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可能路径 | 第18-19页 |
1.强化外在规范 | 第18-19页 |
2.提升内在认知 | 第19页 |
(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本质:教化 | 第19-22页 |
第二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及其内涵 | 第22-30页 |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背景 | 第22-26页 |
(一)社会价值多元 | 第22-24页 |
1.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的影响 | 第22-23页 |
2.信息网络时代的挑战 | 第23页 |
3.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 | 第23-24页 |
(二)精神世界空虚 | 第24-25页 |
(三)公民道德堪忧 | 第25-26页 |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 第26-27页 |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特点 | 第27-30页 |
(一)顺应时代发展需要 | 第27-28页 |
(二)传承优秀文化传统 | 第28-29页 |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 第29-30页 |
第三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与目标 | 第30-46页 |
一、培育的路径:外在规范与内在提升 | 第30-37页 |
(一)加强法治规范 | 第30-34页 |
1.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法治的制度保障 | 第30-31页 |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灵魂 | 第31-32页 |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和法治建设相辅相成 | 第32-33页 |
4.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符合法治建设的基本方针 | 第33-34页 |
(二)加大宣教力度 | 第34-37页 |
1.发挥媒体和舆论的作用 | 第34-35页 |
2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 第35-36页 |
3.用传统文化资源提升人的素质 | 第36-37页 |
二、培育的目标:道德教化 | 第37-46页 |
(一)道德的教化功能 | 第38-41页 |
1.规范人的社会行为 | 第38-39页 |
2.构建人的和谐关系 | 第39-40页 |
3.建设人的精神家园 | 第40-41页 |
(二)儒家的道德至上传统 | 第41-43页 |
1.先秦儒家的“天人合一”观念 | 第41-42页 |
2.孟子的“性善论”思想 | 第42-43页 |
(三)依托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第43-46页 |
1.人对他人的态度:仁爱与忠恕 | 第43-44页 |
2.人对自我的要求:自强与自律 | 第44页 |
3.人的境界追求:贵和尚中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个人简介 | 第51-52页 |
后记页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