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供给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构建及其产电性能研究
符号说明 | 第3-4页 |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MFC简介 | 第12-19页 |
1.2.1 MFC的发展历程 | 第12页 |
1.2.2 MFC的基本工作原理 | 第12-14页 |
1.2.3 MFC阳极 | 第14-15页 |
1.2.4 MFC阴极 | 第15-16页 |
1.2.5 MFC构型 | 第16-19页 |
1.3 小型MFC的研究进展 | 第19-22页 |
1.3.1 小型MFC | 第19-21页 |
1.3.2 小型MFC的电性能 | 第21-22页 |
1.3.3 小型MFC面临的挑战 | 第22页 |
1.4 自维持MFC | 第22-24页 |
1.5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4-26页 |
1.5.1 研究意义 | 第24-25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6-37页 |
2.1 实验药品与仪器 | 第26-27页 |
2.1.1 实验药品 | 第26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6-27页 |
2.2 材料制备 | 第27-29页 |
2.2.1 空气阴极的制备 | 第27页 |
2.2.2 阳极材料的制备 | 第27-28页 |
2.2.3 AF-MFC电解质的制备 | 第28-29页 |
2.3 AF-MFC的构建 | 第29-32页 |
2.3.1 AF-HE-MFC的构建 | 第31页 |
2.3.2 AF-SE-MFC的构建 | 第31-32页 |
2.4 AF-MFC的运行 | 第32-34页 |
2.4.1 生物阳极的培养 | 第32-33页 |
2.4.2 AF-MFC的运行 | 第33-34页 |
2.5 AF-MFC供给平衡测试 | 第34-36页 |
2.5.1 电解质中水分蒸发速率的测量 | 第34-35页 |
2.5.2 自供给速率的测量 | 第35页 |
2.5.3 极限自供给速率的测量 | 第35-36页 |
2.6 AF-MFC电性能表征 | 第36页 |
2.6.1 时间-电压曲线 | 第36页 |
2.6.2 极化曲线与功率密度曲线 | 第36页 |
2.7 阳极生物膜形貌表征 | 第36-37页 |
第三章 自供给水凝胶电解质微生物燃料电池 | 第37-54页 |
3.1 引言 | 第37-38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38-53页 |
3.2.1 AF-HE-MFC的自供给机理 | 第38-41页 |
3.2.2 AF-HE-MFC供给平衡探究 | 第41-46页 |
3.2.3 AF-HE-MFC的运行 | 第46-47页 |
3.2.4 AF-HE-MFC电性能表征 | 第47-50页 |
3.2.5 底物对AF-HE-MFC电性能影响 | 第50-52页 |
3.2.6 炭黑/不锈钢阳极生物膜形貌表征 | 第52-53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四章 自供给海绵电解质微生物燃料电池 | 第54-67页 |
4.1 引言 | 第54-55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55-66页 |
4.2.1 海绵电解质 | 第55-56页 |
4.2.2 AF-SE-MFC供给平衡探究 | 第56-58页 |
4.2.2.1 海绵电解质中水分的蒸发速率 | 第56页 |
4.2.2.2 AF-SE-MFC 的自供给速率 | 第56-57页 |
4.2.2.3 玻璃毛细管的极限自供给速率 | 第57-58页 |
4.2.3 AF-SE-MFC的运行 | 第58-60页 |
4.2.4 AF-SE-MFC的可替换性能 | 第60-65页 |
4.2.5 石墨毡生物阳极生物膜形貌表征 | 第65-66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5.1 结论 | 第67-68页 |
5.2 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8页 |
硕士期间研究成果目录 | 第78-79页 |
发表论文 | 第78页 |
发明专利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