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景观改造设计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1 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及政策支持 | 第11页 |
1.1.2 美丽乡村背景下的乡村景观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4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5 研究的主要思路框架 | 第15-17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17-21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7-18页 |
2.1.1 “美丽乡村”的概念 | 第17页 |
2.1.2 乡村景观的概念 | 第17-18页 |
2.2 “美丽乡村”与“景观”的关系 | 第18-19页 |
2.3 景观改造设计基础理论 | 第19-21页 |
2.3.1 景观生态学 | 第19-20页 |
2.3.2 景观美学 | 第20页 |
2.3.3 可持续发展 | 第20页 |
2.3.4 环境心理学 | 第20-21页 |
第3章 国内外乡村景观建设研究 | 第21-28页 |
3.1 国内外乡村景观建设研究进展 | 第21-23页 |
3.1.1 国内美丽乡村研究进展 | 第21-22页 |
3.1.2 国外农村景观规划探讨 | 第22-23页 |
3.2 国内美丽农村景观改造模式研究 | 第23-26页 |
3.2.1 产业发展类 | 第23-24页 |
3.2.2 生态保护与整治环境类 | 第24-25页 |
3.2.3 城镇综治类 | 第25页 |
3.2.4 文化传承类 | 第25-26页 |
3.3 国内外乡村景观建设的经验总结 | 第26-28页 |
第4章 美丽乡村景观改造设计原则及理念 | 第28-34页 |
4.1 美丽乡村景观改造设计原则 | 第28-31页 |
4.1.1 尊重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改造原则 | 第28-29页 |
4.1.2 尊重地域文化特色的改造原则 | 第29页 |
4.1.3 可持续性发展的改造原则 | 第29-30页 |
4.1.4 因地制宜合理改造设计原则 | 第30页 |
4.1.5 人居环境与适宜产业相结合原则 | 第30-31页 |
4.1.6 整体性的改造原则 | 第31页 |
4.2 “美丽乡村”景观体系规划理念 | 第31-34页 |
4.2.1 乡村聚落景观规划理念 | 第31-32页 |
4.2.2 乡村休闲景观规划理念 | 第32-34页 |
第5章 美丽乡村景观改造设计内容 | 第34-42页 |
5.1 民居改造 | 第34-35页 |
5.2 乡村绿化改造 | 第35-36页 |
5.3 公共空间及庭院改造 | 第36-37页 |
5.4 文化景观设计 | 第37-38页 |
5.5 道路景观设计 | 第38-39页 |
5.6 景观标志设计 | 第39-40页 |
5.7 旅游景观设计 | 第40-41页 |
5.8 民族特色景观设计 | 第41-42页 |
第6章 彭家庄村景观改造设计实例 | 第42-69页 |
6.1 彭家庄村整体改造效果 | 第42-43页 |
6.2 民居改造现状 | 第43-52页 |
6.3 乡村绿化改造现状 | 第52-56页 |
6.4 公共空间及庭院改造现状 | 第56-61页 |
6.5 文化景观改造现状 | 第61-63页 |
6.6 道路景观改造现状 | 第63-65页 |
6.7 旅游景观改造现状 | 第65-67页 |
6.8 民族特色景观改造现状 | 第67页 |
6.9 彭家庄村景观改造设计总结 | 第67-69页 |
结语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