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出土饱水木质文物的加固脱水比较研究--以安徽、江苏出土的战国秦汉时期木质文物为例
|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3页 |
| 1.1 饱水木质文物的概念 | 第12-16页 |
| 1.1.1 饱水木质文物中的植物学概念 | 第12-13页 |
| 1.1.2 饱水木质文物中的化学概念 | 第13-15页 |
| 1.1.3 饱水木质文物中的生物学概念 | 第15-16页 |
| 1.2 饱水木质文物的观察 | 第16-20页 |
| 1.2.1 宏观观察 | 第17-18页 |
| 1.2.2 显微观察 | 第18-20页 |
| 1.3 饱水木质文物的研究内容 | 第20-31页 |
| 1.3.1 饱水木质文物的埋藏环境 | 第20-23页 |
| 1.3.2 饱水木质文物的降解机理 | 第23-25页 |
| 1.3.3 饱水木质文物的保存方法 | 第25-31页 |
| 1.3.3.1 加固脱水的物理方法 | 第25-26页 |
| 1.3.3.2 加固脱水的化学方法 | 第26-31页 |
| 1.4 研究创新 | 第31-33页 |
| 第二章 饱水木质文物的加固脱水对比实验 | 第33-45页 |
| 2.1 考古背景 | 第33-34页 |
| 2.2 实验材料 | 第34-36页 |
| 2.2.1 聚乙二醇(PEG) | 第34页 |
| 2.2.2 羟丙基纤维素 | 第34-35页 |
| 2.2.3 海藻糖 | 第35-36页 |
| 2.2.4 其他材料 | 第36页 |
| 2.3 实验设备 | 第36页 |
| 2.4 实验步骤 | 第36-37页 |
| 2.5 实验数据与分析 | 第37-43页 |
| 2.5.1 实验记录 | 第37-38页 |
| 2.5.2 实验数据 | 第38-41页 |
| 2.5.3 正交分析 | 第41-43页 |
| 2.6 实验结论 | 第43-45页 |
| 第三章 最佳方案的重复性和对比性实验 | 第45-51页 |
| 3.1 考古背景 | 第45页 |
| 3.2 实验步骤 | 第45-46页 |
| 3.3 实验数据与分析 | 第46-50页 |
| 3.3.1 实验记录 | 第46-47页 |
| 3.3.2 实验数据 | 第47-50页 |
| 3.4 实验结论 | 第50-51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51-52页 |
| 附图 | 第52-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