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作品集论文--鲁迅著作及研究论文

鲁迅文学经典与现代传媒的关系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23页
   ·问题的提出及选题意义第11-17页
   ·鲁迅文学经典及现代传媒文献综述第17-20页
   ·研究价值、方法与创新之处第20-23页
第2章 现代传媒生成语境第23-37页
   ·现代传媒呼唤语境第23-28页
     ·启蒙语境的到来第23页
     ·都市的发展第23-25页
     ·传媒科技进步第25-28页
   ·报纸副刊的繁荣第28-37页
     ·中西文化交流渐近高潮第29页
     ·"制造"话题引发论战第29-30页
     ·读者群发生结构变化第30-32页
     ·副刊改革的贡献第32-35页
     ·报人作家的出现第35-37页
第3章 现代传媒与鲁迅的语言、文体选择第37-61页
   ·《狂人日记》与白话文的选择第37-43页
     ·"白话"是大众阅读需求第37-40页
     ·《新青年》办刊宗旨的催生第40-43页
   ·《阿Q正传》与报刊小说连载第43-49页
     ·阿Q栖息于"随写随刊"之上第44-45页
     ·报刊新闻性与阿Q的"照人"感第45-47页
     ·报纸与连载小说的平民化交叉点第47-49页
   ·杂文与现代报刊的依存关系第49-61页
     ·战斗的"阜利通"如何发生第50-52页
     ·"任意而谈,无所顾忌"的本质第52-54页
     ·《申报·自由谈》强化杂文新闻特质第54-57页
     ·杂文中传媒符号的意义第57-61页
第4章 现代传媒出版对鲁迅创作过程的影响第61-104页
   ·现代传媒机制对鲁迅创作的影响第61-69页
     ·对转型期知识分子价值观的构建第61-64页
     ·传媒稿酬制带给作家的影响第64-67页
     ·传媒生产使编辑与作者相依为命第67-69页
   ·现代传媒人对鲁迅创作的影响第69-81页
     ·鲁迅与孙伏园的师生情谊演生编撰默契第70-75页
     ·孙伏园的编辑思想与鲁迅的文学主张高度契合第75-81页
   ·现代传媒参与文本建构第81-104页
     ·报刊属性对《阿Q正传》创作的介入第81-89页
     ·传媒社会功能与鲁迅"自由谈"的碰撞第89-97页
     ·传媒文化对鲁迅作品的外在塑形第97-100页
     ·《晨报副刊》编排《阿Q正传》的"版面语言"第100-104页
第5章 鲁迅在参与报刊活动中进行的与文艺理论相关的思考与实践第104-123页
   ·"影响社会,使有变革"的认知第104-107页
   ·大胆地看取、书写人生的文学第107-110页
   ·拥有生存深度的写作第110-114页
   ·立足现实,关注未来的战斗者第114-118页
   ·通过报刊从事文学活动中的思想倾向第118-123页
     ·前期的民族精神与人道主义思想第118-120页
     ·后期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第120-123页
第6章 主编鲁迅赋予刊物风骨第123-150页
   ·"想说几句话"的《语丝》第123-127页
   ·传媒空间限度的制约第127-131页
   ·革命文学论战对刊物的影响第131-150页
     ·论战内容成为报刊主题第132-138页
     ·在论战中认同左翼身份第138-141页
     ·参与编撰左联刊物《萌芽》、《北斗》、《十字街头》第141-145页
     ·论战催生与消解新旧刊物第145-147页
     ·文坛劲刮"鲁迅风"第147-150页
第7章 鲁迅所开创的杂文体裁为现代报刊所广泛使用第150-156页
   ·鲁迅在现代传媒确立了杂文作为新闻评论的作用第150-152页
   ·鲁迅的杂文风格发展为报刊言论的重要流派第152-156页
结束语第156-158页
参考文献第158-161页
致谢第161-16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第162页

论文共1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韩家庭剧伦理文化比较研究
下一篇:孟子文艺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