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中国山地城市空间形态调查研究--华东地区

中文摘要第3-4页
英文摘要第4-5页
1 绪论第18-34页
    1.1 研究缘起与背景第18-19页
        1.1.1 选题的背景和目的第18-19页
        1.1.2 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第19页
    1.2 研究范围与概念的界定第19-27页
        1.2.1 山地概念的界定第19-20页
        1.2.2 山地城市概念的界定第20-22页
        1.2.3 城市空间形态的界定第22-23页
        1.2.4 华东地区概念的界定第23-27页
    1.3 相关研究进展第27-30页
        1.3.1 国外关于城市空间形态的文献综述第27-28页
        1.3.2 国内关于城市空间形态的文献综述第28-30页
    1.4 研究方法与内容框架第30-34页
        1.4.1 研究方法第30-31页
        1.4.2 研究内容第31-32页
        1.4.3 研究框架与技术路线第32-34页
2 华东地区山地城市发展概述第34-50页
    2.1 华东地区山地城市生成发展环境特征第34-43页
        2.1.1 自然地理环境第34-39页
        2.1.2 社会经济发展第39-41页
        2.1.3 历史文化传统第41-43页
    2.2 华东地区山地城市概述第43-48页
        2.2.1 华东地区山地城市空间分布第43-48页
        2.2.2 华东地区山地城市历史演变历程第48页
    2.3 本章小结第48-50页
3 古代华东地区山地城市空间形态认知第50-88页
    3.1 古代华东地区山地城市发展背景与概述第50-53页
        3.1.1 古代华东地区山地城市发展的时间分区第50-52页
        3.1.2 古代华东地区山地城市建设思想第52-53页
    3.2 古代华东地区山地城市发展演变历程及案例分析第53-73页
        3.2.1 萌芽阶段:史前-汉代(史前-公元220年)第53-55页
        3.2.2 起步阶段: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1年)第55-59页
        3.2.3 发展阶段:隋唐时期五代时期(公元581年-公元960年)第59-62页
        3.2.4 兴盛阶段:宋元时期(公元960年-公元1368年)第62-66页
        3.2.5 鼎盛阶段:明-清鸦片战争前(公元1368年-公元1840年)第66-73页
    3.3 古代华东地区山地城市空间形态影响因素第73-78页
        3.3.1 自然地理因素第73-75页
        3.3.2 军事因素第75-76页
        3.3.3 经济因素第76-77页
        3.3.4 文化因素第77-78页
    3.4 古代华东地区山地城市空间形态特征与模式第78-86页
        3.4.1 山地城市空间形态模式第78-79页
        3.4.2 山地城市空间形态的物质要素特征第79-86页
    3.5 小结第86-88页
4 近代华东地区山地城市空间形态认知第88-108页
    4.1 近代华东地区山地城市发展背景第88-89页
        4.1.1 发展背景第88页
        4.1.2 华东地区山地城市发展概述第88-89页
    4.2 近代华东地区山地城市发展演变历程及案例分析(1840-1949)第89-100页
        4.2.1 因铁路而兴——连云港市第89-92页
        4.2.2 因开埠而兴——镇江市第92-95页
        4.2.3 因规划而兴——南京市第95-97页
        4.2.4 因资源而兴——萍乡市第97-99页
        4.2.5 因战争而兴——瑞金市第99-100页
    4.3 近代华东地区山地城市空间形态影响因素第100-102页
        4.3.1 战争影响第100页
        4.3.2 社会经济影响第100-101页
        4.3.3 交通方式影响第101页
        4.3.4 外来文化影响第101-102页
    4.4 近代华东地区山地城市空间形态特征与模式第102-107页
        4.4.1 近代华东地区山地城市空间形态模式第102-103页
        4.4.2 近代华东地区山地城市空间形态的物质要素特征第103-107页
    4.5 小结第107-108页
5 现代华东地区山地城市形态认知第108-141页
    5.1 现代华东地区山地城市发展背景第108-111页
        5.1.1 发展背景第108-110页
        5.1.2 华东地区山地城市发展概述第110-111页
    5.2 现代华东地区山地城市空间形态典型案例分析第111-132页
        5.2.1 经济政策向导型第111-119页
        5.2.2 交通运输影响型第119-124页
        5.2.3 历史文化古城第124-127页
        5.2.4 其他一般山地城市第127-132页
    5.3 现代华东地区山地城市空间形态影响因素第132-134页
        5.3.1 山水格局对城市约束的缩减第132-133页
        5.3.2 国家政策对城市发展的推动第133页
        5.3.3 交通因素对城市空间的引导第133页
        5.3.4 经济因素对城市扩张的促进第133-134页
    5.4 现代华东地区山地城市空间形态特征与模式第134-140页
        5.4.1 现代华东地区山地城市空间形态模式第134-136页
        5.4.2 现代华东地区山地城市空间形态的物质要素特征第136-140页
    5.5 小结第140-141页
6 华东地区山地城市空间形态总体认知第141-175页
    6.1 华东地区山地城市空间形态演进的三个阶段第141页
        6.1.1 第一阶段(古代时期)第141页
        6.1.2 第二阶段(近代时期)第141页
        6.1.3 第三阶段(现代时期)第141页
    6.2 华东地区山地城市空间形态图谱第141-160页
        6.2.1 山地城市空间形态分类第141-148页
        6.2.2 华东山地城市空间形态特征第148-159页
        6.2.3 华东山地城市空间形态类型第159-160页
    6.3 华东地区山地城市形态演变规律第160-170页
        6.3.1 华东地区山地城市形态演变轨迹第160-164页
        6.3.2 华东地区山地城市形态演变模型第164-165页
        6.3.3 华东地区山地城市属性变化第165-168页
        6.3.4 城市的形态与用地条件的契合第168-169页
        6.3.5 城市空间演化对我国山地城市建设的启示第169-170页
    6.4 华东山地城市空间形态演化动力机制第170-174页
        6.4.1 地理环境因素第170-171页
        6.4.2 政治文化因素第171页
        6.4.3 科技经济因素第171-172页
        6.4.4 因素之间的作用力第172-174页
    6.5 小结第174-175页
7 结论第175-178页
    7.1 本文的主要结论第175-177页
    7.2 本文的创新点第177页
    7.3 本文的不足和展望第177-178页
致谢第178-180页
参考文献第180-184页
附录第184-189页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84页
    B.调研附录第184-189页

论文共1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深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分析
下一篇:汽车对行人碰撞保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