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诗歌论文

唐代长安寺观与诗歌创作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9-13页
    一、论文选题的缘由及意义第9-10页
    二、研究现状综述第10-11页
    三、研究内容及范围第11-13页
第一章 长安佛寺道观与寺观诗概说第13-21页
    第一节 长安佛寺道观概说第13-17页
        一、唐代佛寺道观的建筑布局第13-16页
        二、长安佛寺道观的数量、规模、分布第16-17页
    第二节 唐代长安寺观诗概说第17-21页
第二章 长安寺观的宗教性与文人的诗歌创作第21-43页
    第一节 长安道观的宗教性与文人的诗歌创作第22-33页
        一、神驰:道观的神仙指向与文人仙境体验的诗歌表达第22-28页
        二、坐忘:悟道体验与诗歌创作第28-30页
        三、长安道观诗中的典型精神及俗世心态第30-33页
    第二节 长安佛寺的宗教性与文人的诗歌创作第33-43页
        一、象教:佛寺的净土、涅槃指引与文人超世体验的诗歌表达第33-37页
        二、妙悟:佛理体悟与诗歌创作第37-39页
        三、长安佛寺诗中的文人世间心态第39-43页
第三章 长安寺观的胜景性与文人的诗歌创作第43-55页
    第一节 长安寺观与文学侍从的应制诗第44-47页
    第二节 长安寺观与举子的科举诗第47-50页
    第三节 长安寺观与一般文人官僚的酬寄诗第50-55页
第四章 长安寺观与唐代文人的长安经历、记忆及诗歌创作第55-71页
    第一节 长安寺观与文人的长安经历及诗歌创作第55-60页
        一、高适、岑参、杜甫与慈恩寺登塔诗第55-58页
        二、刘禹锡与玄都观诗第58-60页
    第二节 长安寺观与文人的长安记忆及诗歌创作第60-63页
    第三节 盛衰变乱中的长安寺观与文人的诗歌创作第63-71页
        一、寺观的盛衰与文人的荣枯之感及诗歌创作第64-65页
        二、长安隳坏与文人的乱离之感、黍离之悲及诗歌创作第65-71页
结语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77页
致谢第77-79页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印尼丹戎布拉国立大学中文系汉语教学现状分析
下一篇:论李白女性题材诗歌与六朝文学之渊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