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设计原理、原则和管理工作论文

拱的地域化表达--以圣地河谷“金延安”项目为例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1-17页
    1.1 研究背景第11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1-12页
        1.2.1 研究目的第11页
        1.2.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3 研究对象第12页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2-13页
        1.4.1 国内研究第12页
        1.4.2 国外研究第12-13页
        1.4.3 国内外研究现状所存在的问题第13页
    1.5 论文研究内容、方法及研究框架第13-15页
        1.5.1 研究内容第13页
        1.5.2 研究方法第13-14页
        1.5.3 研究框架第14-15页
    1.6 本章小结第15-17页
2 拱的发展与演变第17-23页
    2.1 西方拱券的发展演变第18页
    2.2 中国拱券的发展演变第18-20页
        2.2.1 陵墓第18-19页
        2.2.2 拱桥第19页
        2.2.3 地上建筑第19-20页
    2.3 中西方拱的联系第20-21页
    2.4 本章小结第21-23页
3 陕北地区拱建筑第23-43页
    3.1 陕北的历史文化第23-25页
        3.1.1 游牧民族文化第23-24页
        3.1.2 中原文化第24-25页
    3.2 传统的居住拱建筑——窑洞第25-34页
        3.2.1 窑洞的拱第25-26页
        3.2.2 小程村千年窑洞第26-27页
        3.2.3 米脂姜氏庄园第27-28页
        3.2.4 米脂常氏庄园第28-29页
        3.2.5 米脂高家大院第29-31页
        3.2.6 米脂马氏庄园第31页
        3.2.7 杨家岭旧址窑洞第31-32页
        3.2.8 枣园旧址窑洞第32-33页
        3.2.9 小结第33-34页
    3.3 陕北三四十年代拱建筑第34-41页
        3.3.1 中央大礼堂第35-37页
        3.3.2 鲁艺教堂第37-39页
        3.3.3 延安大礼堂第39页
        3.3.4 陕甘宁边区银行第39-40页
        3.3.5 小结第40-41页
    3.4 本章小结第41-43页
4 现代拱建筑第43-67页
    4.1 传统地域建筑与现代化建筑第43-45页
        4.1.1 传统地域建筑的现代化第43-44页
        4.1.2 现代建筑的地域化第44-45页
    4.2 土耳其“穴居”建筑第45-47页
        4.2.1 土耳其地下城第45-46页
        4.2.2 土耳其现代“穴居”建筑第46-47页
    4.3 陕北现代拱建筑第47-55页
        4.3.1 延安新区行政中心第47-49页
        4.3.2 延安新区大剧院第49-50页
        4.3.3 延安革命纪念馆第50-53页
        4.3.4 延安干部学院第53-54页
        4.3.5 延安火车站第54-55页
    4.4 国内外现代拱建筑第55-64页
        4.4.1 西班牙国立古罗马艺术博物馆第55-57页
        4.4.2 金贝儿美术馆第57-59页
        4.4.3 Tama艺术大学图书馆第59-60页
        4.4.4 马里多贡拱顶砖墙小学第60-61页
        4.4.5 上海龙美术馆第61-63页
        4.4.6 富平陶艺村博物馆主馆第63-64页
    4.5 现代拱建筑分析第64-66页
        4.5.1 建筑符号学第64-65页
        4.5.2 建筑符号学与拱第65-66页
    4.6 本章小结第66-67页
5 拱在圣地河谷“金延安”项目中的应用第67-87页
    5.1 项目简介第67-68页
        5.1.1 项目背景第67-68页
        5.1.2 项目的风貌设计第68页
    5.2 拱在西街中的应用第68-72页
    5.3 拱在南街中的应用第72-85页
        5.3.1 一二号院落第72-76页
        5.3.2 三四号院落第76-78页
        5.3.3 五号院落第78-80页
        5.3.4 六七号院落第80-82页
        5.3.5 八九号院落第82-85页
    5.4 拱在河堤上的应用第85-86页
    5.5“金延安”拱总结第86页
        5.5.1 空间的符号第86页
        5.5.2 形象的符号第86页
    5.6 本章小结第86-87页
6 结语与展望第87-89页
致谢第89-91页
参考文献第91-93页
图录第93-99页
表录第99-101页
作者在读研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01-103页
附录一: 西方拱券的发展演变第103-105页
附录二: 中国古代陵墓中的拱第105-107页
附录三: 拱桥第107-109页
附录四: 无梁殿的拱第109-111页
附录五: 中国的拱顶伊斯兰建筑第111页

论文共1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既有住宅节能改造EPC模式的优化研究
下一篇:国企业主方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