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1.1 城市无序蔓延引发的城市内部更新需求 | 第11-12页 |
1.1.2 建设用地紧缺带来的城市紧凑发展需求 | 第12-13页 |
1.1.3 可持续发展对城市更新建设的要求 | 第13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3-14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5 研究框架 | 第17-18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2 紧凑发展理念相关研究 | 第19-31页 |
2.1 紧凑发展概念内涵 | 第19-20页 |
2.2 紧凑发展理念研究进展 | 第20-26页 |
2.2.1 理念提出 | 第20页 |
2.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0-23页 |
2.2.3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3-26页 |
2.3 紧凑发展用地特征 | 第26-30页 |
2.3.1 总结紧凑发展用地特征需考虑因素 | 第26-27页 |
2.3.2 适用于西安高新区一二期的紧凑发展用地特征 | 第27-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3 西安高新区一二期紧凑发展必然性分析 | 第31-41页 |
3.1 西安高新区一二期概况 | 第31-32页 |
3.2 地区发展要求 | 第32-36页 |
3.2.1 国际科技新区 | 第32-33页 |
3.2.2 都市综合中心 | 第33-34页 |
3.2.3 高新展示窗 | 第34-36页 |
3.3 现实发展条件 | 第36-38页 |
3.3.1 道路交通条件 | 第36-37页 |
3.3.2 用地更新需求 | 第37页 |
3.3.3 生活多样化要求 | 第37-3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8-41页 |
4 紧凑发展的西安高新区一二期道路交通分析 | 第41-59页 |
4.1 紧凑发展对道路交通的要求 | 第41-44页 |
4.1.1 交通方式 | 第41-43页 |
4.1.2 公共交通网络 | 第43-44页 |
4.1.3 交通可达性 | 第44页 |
4.2 西安高新区一二期交通方式分析 | 第44-48页 |
4.2.1 公共交通 | 第44-46页 |
4.2.2 私人交通 | 第46页 |
4.2.3 发展要点 | 第46-48页 |
4.3 西安高新区一二期公共交通网络分析 | 第48-54页 |
4.3.1 公交线路 | 第48-51页 |
4.3.2 公交站间距 | 第51-54页 |
4.4 西安高新区一二期交通可达性分析 | 第54-56页 |
4.4.1 交通可达性评价 | 第54-56页 |
4.4.2 改善措施 | 第5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6-59页 |
5 紧凑发展的西安高新区一二期混合用地分析 | 第59-77页 |
5.1 紧凑发展理念对混合用地的要求 | 第59-60页 |
5.2 西安高新区一二期混合用地功能构成 | 第60-67页 |
5.2.1 混合用地主要功能 | 第60-63页 |
5.2.2 以居住功能为主的混合用地功能构成 | 第63-64页 |
5.2.3 以商业服务功能为主的混合用地功能构成 | 第64-66页 |
5.2.4 以商务办公功能为主的混合用地功能构成 | 第66-67页 |
5.3 西安高新区一二期用地混合方式分析 | 第67-71页 |
5.3.1 用地混合方式分类 | 第67-68页 |
5.3.2 以居住功能为主的用地混合方式分析 | 第68-69页 |
5.3.3 以商业服务功能为主的用地混合方式分析 | 第69-71页 |
5.3.4 以商务办公功能为主的用地混合方式分析 | 第71页 |
5.4 西安高新区一二期用地混合程度分析 | 第71-75页 |
5.4.1 用地混合程度测度方法 | 第72页 |
5.4.2 以居住功能为主的用地混合程度分析 | 第72-73页 |
5.4.3 以商业服务功能为主的用地混合程度分析 | 第73-74页 |
5.4.4 以商务办公功能为主的用地混合程度分析 | 第74-7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6 紧凑发展的西安高新区一二期空间开发强度分析 | 第77-91页 |
6.1 紧凑发展对空间开发强度的要求 | 第77-79页 |
6.1.1 控制片区 | 第77-79页 |
6.1.2 单宗用地 | 第79页 |
6.2 西安高新区一二期控制片区容积率分析 | 第79-85页 |
6.2.1 划分容积率控制片区 | 第80-81页 |
6.2.2 确定各个控制片区建设容量 | 第81-84页 |
6.2.3 可改造用地容积率分析 | 第84-85页 |
6.3 西安高新区一二期居住用地容积率分析 | 第85-90页 |
6.3.1 日照标准约束下的居住用地容积率分析 | 第85-87页 |
6.3.2 公共绿地影响下的居住用地容积率修正 | 第87-89页 |
6.3.3 一二期居住用地容积率分析 | 第89-90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7 紧凑发展用地平衡体系构建及一二期用地优化措施 | 第91-101页 |
7.1 道路交通和城市空间的互动关系 | 第91-94页 |
7.1.1 道路交通对城市空间的影响 | 第91-92页 |
7.1.2 城市空间对道路交通的影响 | 第92-93页 |
7.1.3 用地功能和开发强度在城市空间上的相互作用 | 第93-94页 |
7.2 紧凑发展的用地平衡体系构建 | 第94-97页 |
7.2.1 道路交通整合 | 第94-96页 |
7.2.2 城市空间整合 | 第96页 |
7.2.3 道路交通与城市空间的同步发展 | 第96-97页 |
7.2.4 用地平衡体系的动态变化 | 第97页 |
7.3 一二期用地优化措施 | 第97-99页 |
7.3.1 道路交通优化 | 第97-98页 |
7.3.2 混合用地布局 | 第98页 |
7.3.3 可改造用地空间开发强度确定 | 第98-99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99-101页 |
8 结语 | 第101-103页 |
8.1 论文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101-102页 |
8.2 后续研究及建议 | 第102-103页 |
致谢 | 第103-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09页 |
图表目录 | 第109-113页 |
图录 | 第109-111页 |
表录 | 第111-113页 |
作者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第113-115页 |
附录1西安高新区一二期报批用地改造情况 | 第115-119页 |
附录2建设项目机动车出行率参考指标 | 第119-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