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基于紧凑发展特征的西安高新区一二期用地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1-19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3页
        1.1.1 城市无序蔓延引发的城市内部更新需求第11-12页
        1.1.2 建设用地紧缺带来的城市紧凑发展需求第12-13页
        1.1.3 可持续发展对城市更新建设的要求第13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3-14页
        1.2.1 研究目的第13-14页
        1.2.2 研究意义第14页
    1.3 研究内容第14-16页
    1.4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5 研究框架第17-18页
    1.6 本章小结第18-19页
2 紧凑发展理念相关研究第19-31页
    2.1 紧凑发展概念内涵第19-20页
    2.2 紧凑发展理念研究进展第20-26页
        2.2.1 理念提出第20页
        2.2.2 国外研究现状第20-23页
        2.2.3 国内研究现状第23-26页
    2.3 紧凑发展用地特征第26-30页
        2.3.1 总结紧凑发展用地特征需考虑因素第26-27页
        2.3.2 适用于西安高新区一二期的紧凑发展用地特征第27-30页
    2.4 本章小结第30-31页
3 西安高新区一二期紧凑发展必然性分析第31-41页
    3.1 西安高新区一二期概况第31-32页
    3.2 地区发展要求第32-36页
        3.2.1 国际科技新区第32-33页
        3.2.2 都市综合中心第33-34页
        3.2.3 高新展示窗第34-36页
    3.3 现实发展条件第36-38页
        3.3.1 道路交通条件第36-37页
        3.3.2 用地更新需求第37页
        3.3.3 生活多样化要求第37-38页
    3.4 本章小结第38-41页
4 紧凑发展的西安高新区一二期道路交通分析第41-59页
    4.1 紧凑发展对道路交通的要求第41-44页
        4.1.1 交通方式第41-43页
        4.1.2 公共交通网络第43-44页
        4.1.3 交通可达性第44页
    4.2 西安高新区一二期交通方式分析第44-48页
        4.2.1 公共交通第44-46页
        4.2.2 私人交通第46页
        4.2.3 发展要点第46-48页
    4.3 西安高新区一二期公共交通网络分析第48-54页
        4.3.1 公交线路第48-51页
        4.3.2 公交站间距第51-54页
    4.4 西安高新区一二期交通可达性分析第54-56页
        4.4.1 交通可达性评价第54-56页
        4.4.2 改善措施第56页
    4.5 本章小结第56-59页
5 紧凑发展的西安高新区一二期混合用地分析第59-77页
    5.1 紧凑发展理念对混合用地的要求第59-60页
    5.2 西安高新区一二期混合用地功能构成第60-67页
        5.2.1 混合用地主要功能第60-63页
        5.2.2 以居住功能为主的混合用地功能构成第63-64页
        5.2.3 以商业服务功能为主的混合用地功能构成第64-66页
        5.2.4 以商务办公功能为主的混合用地功能构成第66-67页
    5.3 西安高新区一二期用地混合方式分析第67-71页
        5.3.1 用地混合方式分类第67-68页
        5.3.2 以居住功能为主的用地混合方式分析第68-69页
        5.3.3 以商业服务功能为主的用地混合方式分析第69-71页
        5.3.4 以商务办公功能为主的用地混合方式分析第71页
    5.4 西安高新区一二期用地混合程度分析第71-75页
        5.4.1 用地混合程度测度方法第72页
        5.4.2 以居住功能为主的用地混合程度分析第72-73页
        5.4.3 以商业服务功能为主的用地混合程度分析第73-74页
        5.4.4 以商务办公功能为主的用地混合程度分析第74-75页
    5.5 本章小结第75-77页
6 紧凑发展的西安高新区一二期空间开发强度分析第77-91页
    6.1 紧凑发展对空间开发强度的要求第77-79页
        6.1.1 控制片区第77-79页
        6.1.2 单宗用地第79页
    6.2 西安高新区一二期控制片区容积率分析第79-85页
        6.2.1 划分容积率控制片区第80-81页
        6.2.2 确定各个控制片区建设容量第81-84页
        6.2.3 可改造用地容积率分析第84-85页
    6.3 西安高新区一二期居住用地容积率分析第85-90页
        6.3.1 日照标准约束下的居住用地容积率分析第85-87页
        6.3.2 公共绿地影响下的居住用地容积率修正第87-89页
        6.3.3 一二期居住用地容积率分析第89-90页
    6.4 本章小结第90-91页
7 紧凑发展用地平衡体系构建及一二期用地优化措施第91-101页
    7.1 道路交通和城市空间的互动关系第91-94页
        7.1.1 道路交通对城市空间的影响第91-92页
        7.1.2 城市空间对道路交通的影响第92-93页
        7.1.3 用地功能和开发强度在城市空间上的相互作用第93-94页
    7.2 紧凑发展的用地平衡体系构建第94-97页
        7.2.1 道路交通整合第94-96页
        7.2.2 城市空间整合第96页
        7.2.3 道路交通与城市空间的同步发展第96-97页
        7.2.4 用地平衡体系的动态变化第97页
    7.3 一二期用地优化措施第97-99页
        7.3.1 道路交通优化第97-98页
        7.3.2 混合用地布局第98页
        7.3.3 可改造用地空间开发强度确定第98-99页
    7.4 本章小结第99-101页
8 结语第101-103页
    8.1 论文研究的主要结论第101-102页
    8.2 后续研究及建议第102-103页
致谢第103-105页
参考文献第105-109页
图表目录第109-113页
    图录第109-111页
    表录第111-113页
作者在读期间发表论文第113-115页
附录1西安高新区一二期报批用地改造情况第115-119页
附录2建设项目机动车出行率参考指标第119-120页

论文共12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居住区景观设计中“非视觉要素”研究--以扬州和昌运河东郡公馆为例
下一篇:基于适用性的高校风雨操场设计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