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论文--线路保护论文

通信延时/误码引起纵联差动保护风险分析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7页
    1.1 选题背景第9-10页
    1.2 选题意义第10-11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5页
        1.3.1 保护信号通信通道的研究现状第11-13页
        1.3.2 通信延时误码对继电保护的影响第13-15页
    1.4 论文主要工作第15-17页
第二章 电力业务的通信延时误码性能要求第17-29页
    2.1 电力通信网简介第17-21页
        2.1.1 电力通信网结构第17-18页
        2.1.2 电力通信业务及其性能要求第18-20页
        2.1.3 保护信号链路结构第20-21页
    2.2 电力通信的延时性能指标第21-25页
        2.2.1 保护通道延时产生及组成第22-24页
        2.2.2 保护业务对通信延时的性能指标要求第24-25页
    2.3 电力通信误码性能指标第25-28页
        2.3.1 通信误码的产生及指标第25-26页
        2.3.2 继电保护装置通道误码性能指标要求第26-28页
    2.4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三章 通信通道的延时误码概率分布模型第29-52页
    3.1 实时延时和误码概率分布模型第29-49页
        3.1.1 基于历史数据的通道故障率第29-42页
        3.1.2 通道模糊故障率分析第42-46页
        3.1.3 基于实时延时误码的短时通道故障率第46-48页
        3.1.4 实时延时误码概率分布模型第48-49页
    3.2 长时段内延时误码的概率分布模型第49-51页
        3.2.1 故障率和可靠性的关系第49-50页
        3.2.2 长时段延时误码概率分布模型第50-51页
    3.3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四章 通信延时/误码引起保护非正常动作概率模型第52-64页
    4.1 通信延时误码对继电保护的影响第52-54页
        4.1.1 不一致性延时对继电保护的影响第52-53页
        4.1.2 一致性延时对继电保护的影响第53页
        4.1.3 误码对继电保护的影响第53-54页
    4.2 不一致性延时引起保护误动概率第54-58页
        4.2.1 纵差保护同步方法第54-55页
        4.2.2 电流纵差保护动作判据第55页
        4.2.3 差动电流与不一致性延时之间的关系第55-56页
        4.2.4 差动电流引起保护误动概率第56-57页
        4.2.5 不一致性延时引起保护误动概率第57-58页
    4.3 一致性延时引起保护拒动概率第58-60页
    4.4 误码引起保护拒动概率第60-61页
    4.5 延时和误码引起保护拒动概率第61-62页
    4.6 本章小结第62-64页
第五章 通信延时/误码引起电力系统运行风险评估模型第64-70页
    5.1 风险评估方法第64页
    5.2 风险指标选择第64-67页
        5.2.1 电压越界后果严重度第65页
        5.2.2 线路过负荷后果严重度第65-66页
        5.2.3 失负荷后果严重度第66-67页
    5.3 风险等级划分第67-68页
    5.4 风险缓解及规避方法第68-69页
    5.5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六章 仿真分析第70-77页
    6.1 影响保护非正常动作概率的关键因素分析第70-73页
    6.2 通信正常和异常情况下保护非正常动作概率对比第73-77页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第77-79页
    7.1 结论第77-78页
    7.2 展望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2页
附录1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第82-83页
附录2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第83-84页
附录3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第84-85页
致谢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周口市耕地集约利用及其对粮食产量影响的评价研究
下一篇:单相全桥三电平逆变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