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3-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大跨度悬索桥的发展 | 第8-12页 |
1.1.1 传统悬索桥的发展 | 第8-9页 |
1.1.2 多塔多跨悬索桥的发展 | 第9-12页 |
1.2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3 悬索桥静力分析理论 | 第13-14页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5 本文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大跨度单跨悬索桥静力性能分析 | 第16-34页 |
2.1 单根悬索的控制方程 | 第16-18页 |
2.1.1 单根悬索的平衡方程 | 第16-17页 |
2.1.2 单根悬索的协调方程及索力方程 | 第17页 |
2.1.3 索力方程的几种特殊情形 | 第17-18页 |
2.2 单根悬索控制方程解的特征 | 第18-21页 |
2.2.1 参数 λ2的公式及意义 | 第18-20页 |
2.2.2 单根悬索方程的解的特征 | 第20-21页 |
2.3 CFRP索与钢索的静力性能 | 第21-24页 |
2.3.1 两类悬索的性能参数及荷载 | 第22页 |
2.3.2 悬索最小截面积的确定 | 第22-23页 |
2.3.3 以特征跨度(3000米)为例静力性能计算 | 第23-24页 |
2.4 跨径和矢跨比对单根悬索静力性能的影响 | 第24-29页 |
2.4.1 跨径变化对单根悬索静力性能的影响 | 第24-27页 |
2.4.2 矢跨比变化对单根悬索静力性能的影响 | 第27-29页 |
2.5 单根悬索方程解的综合分析 | 第29-32页 |
2.5.1 跨度和矢跨比对悬索索力的影响分析 | 第29-31页 |
2.5.2 跨度和矢跨比悬索变形影响分析 | 第31-3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三章 多塔多跨悬索桥静力性能分析 | 第34-52页 |
3.1 多塔多跨悬索桥静力基本方程 | 第34-35页 |
3.2 三塔四跨悬索桥静力基本方程及无量纲挠度计算公式 | 第35-39页 |
3.2.1 三塔四跨悬索桥简化静力基本方程 | 第35-36页 |
3.2.2 三塔四跨悬索桥无量纲挠度计算公式 | 第36-39页 |
3.3 无量纲挠度计算公式修正 | 第39-42页 |
3.3.1 考虑主缆弹性刚度的修正 | 第39-40页 |
3.3.2 考虑桥塔刚度的修正 | 第40-42页 |
3.3.3 考虑主梁抗弯刚度修正 | 第42页 |
3.3.4 考虑非线性项 | 第42页 |
3.4 无量纲挠度计算公式参数 α 的应用 | 第42-45页 |
3.4.1 挠跨比与参数 α 的关系 | 第42-43页 |
3.4.2 鞍槽主缆抗滑系数与参数 α 的关系 | 第43-45页 |
3.4.3 计算示例 | 第45页 |
3.5 多塔悬索桥重力刚度挠度分析 | 第45-51页 |
3.5.1 桥跨数对多塔悬索桥结构重力刚度挠度的影响 | 第45-46页 |
3.5.2 边中跨比对多塔悬索桥结构重力刚度挠度的影响 | 第46-48页 |
3.5.3 恒载集度比对多塔悬索桥结构重力刚度挠度的影响 | 第48-49页 |
3.5.4 活载布载长度对多塔悬索桥结构重力刚度挠度的影响 | 第49-5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四章 悬索桥刚度组合法的原理及应用 | 第52-67页 |
4.1 多塔多跨悬索桥刚度组合法基本原理 | 第52页 |
4.2 多塔多跨悬索桥刚度组合法的计算模型 | 第52-57页 |
4.2.1 单主跨悬索桥计算模型 | 第52-54页 |
4.2.2 连续双主跨悬索桥计算模型 | 第54-57页 |
4.3 悬索桥主要构件轴向(水平)刚度计算公式 | 第57-61页 |
4.3.1 主缆轴向刚度计算公式 | 第57-60页 |
4.3.2 边缆水平刚度计算公式 | 第60-61页 |
4.3.3 桥塔纵向抗推刚度计算公式 | 第61页 |
4.4 多塔多跨悬索桥静力性能分析 | 第61-65页 |
4.4.1 跨径对多塔多跨悬索桥静力性能的影响 | 第61-63页 |
4.4.2 边缆水平刚度对多塔多跨悬索桥静力性能的影响 | 第63-64页 |
4.4.3 桥塔纵向抗推刚度对多塔多跨悬索桥静力性能的影响 | 第64-6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5.1 结论 | 第67页 |
5.2 问题与展望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撰写论文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