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维地质结构模型的宿南矿区地下水演化与识别
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Extended Abstract | 第8-11页 |
目录 | 第11-15页 |
图清单 | 第15-19页 |
表清单 | 第19-22页 |
1 绪论 | 第22-33页 |
1.1 研究意义 | 第22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22-28页 |
1.3 现存问题 | 第28-29页 |
1.4 研究方案 | 第29-31页 |
1.5 论文工作量 | 第31-33页 |
2 研究区概况 | 第33-42页 |
2.1 自然地理 | 第33-34页 |
2.2 地质概况 | 第34-37页 |
2.3 水文地质条件 | 第37-39页 |
2.4 含水层分布特征 | 第39-41页 |
2.5 小结 | 第41-42页 |
3 宿南矿区三维地质模型及地下水迳流 | 第42-58页 |
3.1 模型范围 | 第42-43页 |
3.2 水文地质结构模型 | 第43-50页 |
3.3 地下水迳流特征 | 第50-54页 |
3.4 地下水水位水量变化 | 第54-56页 |
3.5 小结 | 第56-58页 |
4 宿南矿区地下水化学特征 | 第58-90页 |
4.1 样品采集与测试 | 第58-60页 |
4.2 常规水化学特征 | 第60-76页 |
4.3 微量元素水化学特征 | 第76-84页 |
4.4 同位素水化学特征 | 第84-88页 |
4.5 小结 | 第88-90页 |
5 宿南矿区地下水演化 | 第90-118页 |
5.1 地下水年龄 | 第90-93页 |
5.2 地下水化学场空间演化 | 第93-103页 |
5.3 地下水化学场时间演化 | 第103-108页 |
5.4 水文地球化学模拟 | 第108-115页 |
5.5 地下水演化特征 | 第115-116页 |
5.6 小结 | 第116-118页 |
6 宿南矿区地下水识别模式 | 第118-137页 |
6.1 不同含水层水化学比较分析 | 第118-122页 |
6.2 不同元素间关系 | 第122-126页 |
6.3 地下水水源识别 | 第126-136页 |
6.4 小结 | 第136-137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37-140页 |
7.1 结论 | 第137-139页 |
7.2 展望 | 第139-140页 |
参考文献 | 第140-148页 |
作者简历 | 第148-151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