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二章 书籍设计及互动理念相关概述 | 第17-37页 |
2.1 书籍及书籍设计 | 第17-21页 |
2.1.1 书籍的概念 | 第17-18页 |
2.1.2 书籍设计的发展及相关理论 | 第18-19页 |
2.1.3 设计在书籍流通中的价值 | 第19-21页 |
2.2 书籍设计组成要素与系统设计流程 | 第21-23页 |
2.2.1 书籍设计的组成要素 | 第21-22页 |
2.2.2 书籍设计的系统设计流程 | 第22-23页 |
2.3 新媒体时代的设计观——互动设计 | 第23-26页 |
2.3.1 互动的含义及互动设计的概念 | 第23-24页 |
2.3.2 互动理念的发展及应用 | 第24-25页 |
2.3.3 一把椅子的联想 | 第25-26页 |
2.4 互动理念在书籍设计中的应用途径分析 | 第26-32页 |
2.4.1 《SCRATCH AND SNIFF》与《个人作品》案例分析 | 第27-29页 |
2.4.2 互动理念在书籍设计中的应用结果 | 第29-30页 |
2.4.3 读者与书籍互动框架的建立 | 第30-32页 |
2.4.4 读者与书籍互动渠道的建立 | 第32页 |
2.5 互动理念指导下书籍设计的特征 | 第32-36页 |
2.5.1 读者参与体验 | 第33页 |
2.5.2 读者与书籍的交流 | 第33-36页 |
2.5.3 设计对读者的关怀 | 第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互动理念影响下读者与书籍目标形成过程 | 第37-59页 |
3.1 读者特征分析 | 第37-41页 |
3.1.1 读者共性特征分析 | 第37-38页 |
3.1.2 读者所处环境及存在问题 | 第38-39页 |
3.1.3 读者与书籍互动关系的最终确立 | 第39-41页 |
3.2 互动发生之前读者目标形成因素 | 第41-47页 |
3.2.1 读者需要因素 | 第41-44页 |
3.2.2 读者动机因素 | 第44-47页 |
3.3 互动过程中读者目标形成条件 | 第47-56页 |
3.3.1 读者感知要素 | 第47-49页 |
3.3.2 读者感知特点 | 第49-56页 |
3.4 互动发生以后读者信息反馈结果 | 第56-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四章 互动理念在书籍设计中的应用方式分析 | 第59-93页 |
4.1 书籍视觉形象实现互动 | 第59-68页 |
4.1.1 外部视觉形象实现互动的表现方式 | 第60-65页 |
4.1.2 内部视觉形象实现互动的表现方式 | 第65-66页 |
4.1.3 视觉形象互动实现原理 | 第66-68页 |
4.2 书籍结构实现互动 | 第68-80页 |
4.2.1 外部结构实现互动的表现方式 | 第70-73页 |
4.2.2 内部结构实现互动的表现方式 | 第73-77页 |
4.2.3 内部与外部结构之间实现互动的表现方式 | 第77-78页 |
4.2.4 书籍结构互动实现原理 | 第78-80页 |
4.3 书籍使用方式实现互动 | 第80-85页 |
4.3.1 打开方式实现互动的表现方式 | 第80-81页 |
4.3.2 阅读方式实现互动的表现方式 | 第81-83页 |
4.3.3 使用方式互动实现原理 | 第83-85页 |
4.4 读者体验性互动的实现 | 第85-91页 |
4.4.1 生理可参性与体验方式 | 第85-87页 |
4.4.2 心理可参与性体验方式 | 第87-91页 |
本章小结 | 第91-93页 |
第五章 互动理念在书籍设计中应用的实现方法 | 第93-113页 |
5.1 图形互动法 | 第93-96页 |
5.1.1 图形组合设计 | 第93-95页 |
5.1.2 图形同构设计 | 第95-96页 |
5.2 结构互动法 | 第96-102页 |
5.2.1 结构可变设计 | 第96-99页 |
5.2.2 结构拆分与组合设计 | 第99-102页 |
5.3 辅助构件互动法 | 第102-105页 |
5.3.1 工具型设计 | 第102-103页 |
5.3.2 携带型设计 | 第103-104页 |
5.3.3 稳固型设计 | 第104-105页 |
5.4 读者行为互动法 | 第105-111页 |
5.4.1 破坏性设计 | 第105-107页 |
5.4.2 动作性设计 | 第107-108页 |
5.4.3 移动性设计 | 第108-111页 |
5.5 书籍材料互动法 | 第111-112页 |
本章小结 | 第112-113页 |
第六章 设计实践—2-3岁幼儿感知方位书籍的内页可移动设计 | 第113-123页 |
6.1 设计调研 | 第113-118页 |
6.1.1 幼儿心理特征调研 | 第113-117页 |
6.1.2 幼儿感知类书籍市场调研 | 第117-118页 |
6.2 设计定位 | 第118-122页 |
6.2.1 内页结构互动设计要素及目标筛选 | 第118-120页 |
6.2.2 内页结构可移动设计方案 | 第120-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122-123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3-125页 |
7.1 研究成果及结论 | 第123-124页 |
7.2 课题展望 | 第124-125页 |
致谢 | 第125-127页 |
参考文献 | 第127-131页 |
附录 | 第131-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