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0-13页 |
第一章 文林馆的设置 | 第13-27页 |
第一节 文林馆设置时间之争 | 第13-16页 |
第二节 文林馆文人的入馆条件 | 第16-19页 |
第三节 文林馆的馆阁工作 | 第19-27页 |
1、 撰书著文 | 第19-24页 |
2、 奉制应和 | 第24页 |
3、 校正典籍 | 第24-27页 |
第二章 文林馆文人的来源及命运 | 第27-44页 |
第一节 文人及其来源 | 第27-38页 |
1、 “待诏文林馆”人数考 | 第27-33页 |
2、 文人来源 | 第33-38页 |
第二节 文人的命运 | 第38-44页 |
1、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政治风波中遭受重创 | 第38-39页 |
2、 “历乱起秋声”——入仕他朝 | 第39-43页 |
3、 “秋菊离离日堪把”——齐亡后归隐 | 第43-44页 |
第三章 文林馆文人的交游 | 第44-67页 |
第一节 文林馆文人与北齐其他文人的交游 | 第44-53页 |
1、 与邢邵的交游——邺下纷纭,各有朋党 | 第44-48页 |
2、 与杨愔的交游——深慎选举,秀才擢第 | 第48-51页 |
3、 与卢询祖的交游——悬河自口,灵珠在握 | 第51-53页 |
第二节 文林馆文人与他朝文人的交游 | 第53-67页 |
1、 与徐陵的交往 | 第54-56页 |
2、 与庾信的交往 | 第56-59页 |
3、 与陆法言的交游 | 第59-61页 |
4、 与江总的交游 | 第61-62页 |
5、 与杨素的交游 | 第62-64页 |
6、 与隋炀帝杨广的交游 | 第64-67页 |
第四章 文林馆文人的文学观与文学创作 | 第67-100页 |
第一节 文林馆文人的文学观 | 第67-74页 |
1、 关于才士标准 | 第67-69页 |
2、 对赋的看法 | 第69-70页 |
3、 创作观 | 第70-71页 |
4、 文德论 | 第71-72页 |
5、 文学审美 | 第72-74页 |
第二节 文林馆文人与南北文学交流 | 第74-84页 |
1、 奉使 | 第74-78页 |
2、 主客 | 第78-80页 |
3、 作品流通 | 第80-82页 |
4、 谈诗论文 | 第82-83页 |
5、 酬唱赠答 | 第83-84页 |
第三节 文林馆文人的文学创作 | 第84-92页 |
1、 文林馆中北方文人的文学创作 | 第84-90页 |
2、 文林馆中由南入北文人的文学创作 | 第90-92页 |
第四节 文林馆文人代表作家 | 第92-100页 |
1、 魏收 | 第92-95页 |
2、 萧悫 | 第95-97页 |
3、 卢思道 | 第97-100页 |
结语 | 第100-101页 |
附录 | 第101-137页 |
附录一:“待诏文林馆”一览表 | 第101-105页 |
附录二:文林馆文人之间的交游系年 | 第105-117页 |
附录三:文林馆文人诗文创作时间考 | 第117-137页 |
参考文献 | 第137-140页 |
后记 | 第1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