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电工论文--矿山输电与配电论文--井下供电与设备论文

矿用大容量不间断本质安全电源的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1.1 课题研究意义和背景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第12-16页
        1.2.1 本质安全电路第12-13页
        1.2.2 本质安全电源第13-16页
    1.3 本文的研究目标及主要研究内容第16-19页
第二章 本安电源的整体设计及性能要求第19-27页
    2.1 本安电源的整体设计第19-22页
        2.1.1 常见本安电源结构第19-20页
        2.1.2 本安电源结构框图第20-22页
    2.2 本安电源的技术要求第22-23页
    2.3 本安电源的性能指标第23-25页
        2.3.1 本安电源的功能指标第24页
        2.3.2 本安电源的保护指标第24页
        2.3.3 本安电源的技术指标第24-25页
    2.4 本章小结第25-27页
第三章 本质安全开关电源部分硬件电路设计第27-43页
    3.1 整体设计第27页
    3.2 主电路设计第27-33页
        3.2.1 整流滤波电路的设计第28-29页
        3.2.2 逆变电路的设计第29-32页
        3.2.3 整流滤波输出电路的设计第32-33页
    3.3 基于TL494控制电路设计第33-37页
        3.3.1 TL494介绍第33-35页
        3.3.2 TL494外围电路设计第35页
        3.3.3 采样电路设计第35-36页
        3.3.4 内部电源电路的设计第36-37页
    3.4 保护电路的设计第37-41页
        3.4.1 MAX4211介绍第37-38页
        3.4.2 本安保护电路设计第38-40页
        3.4.3 欠压保护电路设计第40-41页
    3.5 本章小结第41-43页
第四章 关键元器件参数设计及选型第43-57页
    4.1 整流桥的选型第43-44页
    4.2 高频变压器的设计第44-50页
        4.2.1 高频变压器的原理第44-45页
        4.2.2 高频变压器的设计原则第45-46页
        4.2.3 高频变压器的参数计算第46-50页
    4.3 MOS开关管的选型设计第50-52页
        4.3.1 工作原理第50-51页
        4.3.2 功率MOS管的设计第51页
        4.3.3 本安保护MOS管的设计第51-52页
    4.4 特殊电容和电感的选型设计第52-56页
        4.4.1 电容的选择第52-53页
        4.4.2 电感的设计第53-56页
    4.5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五章 不间断供电设计第57-73页
    5.1 不间断供电整体方案第57页
    5.2 硬件电路的设计第57-65页
        5.2.1 控制芯片STM32介绍第58-59页
        5.2.2 STM32F103VCT6外围电路第59-62页
        5.2.3 电压电流检测电路第62-63页
        5.2.4 采样电路第63-64页
        5.2.5 通讯电路第64-65页
    5.3 程序设计第65-70页
        5.3.1 总体设计第65-66页
        5.3.2 主程序设计第66-67页
        5.3.3 采样程序设计第67-68页
        5.3.4 电压调整程序设计第68-69页
        5.3.5 过充保护程序设计第69-70页
        5.3.6 过放保护程序设计第70页
    5.4 本章小结第70-73页
第六章 仿真和实验分析第73-89页
    6.1 仿真实验第73-76页
        6.1.1 Pspice软件介绍第73-74页
        6.1.2 仿真结果分析第74-76页
    6.2 PCB设计第76-79页
    6.3 实验调试和结果分析第79-87页
        6.3.1 各模块性能试验第79-80页
        6.3.2 纹波测试第80-81页
        6.3.3 本安特性测试和结果分析第81-86页
        6.3.4 火花实验第86-87页
    6.4 本章小结第87-89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89-91页
    7.1 研究结论第89-90页
    7.2 工作展望第90-91页
参考文献第91-97页
附录第97-101页
致谢第101-103页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EBZ160型掘进机截割减速器的动态仿真研究
下一篇:近距煤层大断面回采巷道底鼓机理及其防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