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20页 |
1.1 稀土发光材料 | 第11-15页 |
1.1.1 稀土发光材料的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稀土发光材料的发光机理 | 第11-13页 |
1.1.3 稀土发光材料的分类和应用 | 第13-15页 |
1.2 稀土掺杂钒酸钇荧光粉 | 第15-18页 |
1.2.1 稀土掺杂钒酸钇荧光粉中的能量传递 | 第16-17页 |
1.2.2 影响稀土掺杂钒酸钇荧光粉性能的因素 | 第17-18页 |
1.3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2 荧光粉的制备和表征 | 第20-31页 |
2.1 荧光粉的制备方法 | 第20-25页 |
2.1.1 高温固相法 | 第20页 |
2.1.2 水热法 | 第20-22页 |
2.1.3 溶胶-凝胶法 | 第22-23页 |
2.1.4 共沉淀法 | 第23页 |
2.1.5 喷雾热解法 | 第23-24页 |
2.1.6 微波法 | 第24页 |
2.1.7 燃烧法 | 第24-25页 |
2.2 荧光粉的表征 | 第25-30页 |
2.2.1 X 射线衍射 | 第25-26页 |
2.2.2 扫描电子显微镜 | 第26-27页 |
2.2.3 光致发光谱 | 第27-28页 |
2.2.4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第28-29页 |
2.2.5 拉曼光谱 | 第29-30页 |
2.2.6 CIE 色度图 | 第30页 |
2.3 小结 | 第30-31页 |
3 YVO_4:Ln~(3+)(Ln=Dy,Tm)荧光粉的制备和光学性质的研究 | 第31-56页 |
3.1 反应溶液的 pH 值对 YVO_4:Dy~(3+)荧光粉的影响 | 第31-38页 |
3.1.1 荧光粉制备及反应过程 | 第31页 |
3.1.2 结构、形貌和晶格振动 | 第31-35页 |
3.1.3 光学性质 | 第35-38页 |
3.2 Dy~(3+)离子掺杂浓度对荧光粉光学性质的影响 | 第38-40页 |
3.3 表面活性剂对荧光粉的影响 | 第40-44页 |
3.3.1 球形 YVO_4:Dy~(3+)荧光粉的制备过程 | 第40-41页 |
3.3.2 结构和形貌 | 第41-43页 |
3.3.3 光学性质 | 第43-44页 |
3.4 退火温度对荧光粉的影响 | 第44-49页 |
3.4.1 结构和形貌 | 第44-46页 |
3.4.2 光学性质 | 第46-49页 |
3.5 YVO_4:Tm~(3+)荧光粉制备和光学性质的研究 | 第49-54页 |
3.5.1 YVO_4:Tm~(3+)荧光粉制备 | 第49页 |
3.5.2 结构和形貌 | 第49-50页 |
3.5.3 光学性质 | 第50-54页 |
3.6 小结 | 第54-56页 |
4 双稀土掺杂 YVO_4荧光粉的制备和光学性质的研究 | 第56-67页 |
4.1 YVO_4:Dy~(3+)/Tm~(3+)荧光粉的制备和光学性质的研究 | 第56-60页 |
4.1.1 YVO_4:Dy~(3+)/Tm~(3+)荧光粉的制备 | 第56页 |
4.1.2 结构和形貌 | 第56-57页 |
4.1.3 光学性质 | 第57-60页 |
4.2 YVO_4:Dy~(3+)/Eu~(3+)荧光粉的制备及发光机制研究 | 第60-66页 |
4.2.1 YVO_4:Dy~(3+)/Eu3荧光粉的制备 | 第60页 |
4.2.2 结构和形貌 | 第60-62页 |
4.2.3 能量传递机制 | 第62-65页 |
4.2.4 Eu~(3+)离子掺杂浓度对 YVO_4:Dy~(3+)/Eu~(3+)荧光粉的白光发射的影响 | 第65-66页 |
4.3 小结 | 第66-67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5.1 本论文所得的结论 | 第67-68页 |
5.2 有待进一步开展的工作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个人简历及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3-74页 |
个人简历 | 第73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