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一、厨川白村文学接受观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 | 第12-19页 |
(一) 厨川白村文学接受观产生的时代背景 | 第12-14页 |
(二) 厨川白村文学接受观产生的理论渊源 | 第14-19页 |
二、厨川白村文学接受观的内涵 | 第19-35页 |
(一) 文学接受是一种共感交流 | 第20-24页 |
(二) 文学接受是一种自我发见 | 第24-28页 |
(三) 文学接受是一种净化 | 第28-31页 |
(四) 文学接受是一种再创作 | 第31-35页 |
三、厨川白村文学接受观的特征 | 第35-39页 |
(一) 生命本体性 | 第36-37页 |
(二) 主观性与时代性 | 第37-38页 |
(三) 非功利性 | 第38-39页 |
四、厨川白村文学接受观的意义 | 第39-45页 |
(一) 对人文学科建设的深刻启示 | 第40-42页 |
(二) 对当代接受美学的深刻启示 | 第42-45页 |
结语 | 第45-47页 |
注释 | 第47-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5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