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Ring的大数据范围查询算法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2-18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1 大数据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2 范围查询算法的研究现状 | 第15页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5-16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5-16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16-17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2 范围查询相关算法模型介绍 | 第18-30页 |
2.1 传统的 P-Ring | 第18-21页 |
2.1.1 系统模型 | 第18页 |
2.1.2 容错机制 | 第18-19页 |
2.1.3 数据存储 | 第19-20页 |
2.1.4 路由机制 | 第20-21页 |
2.2 MapReduce | 第21-25页 |
2.2.1 Map 函数 | 第21-22页 |
2.2.2 Reduce 函数 | 第22页 |
2.2.3 模型框架 | 第22-23页 |
2.2.4 工作流程 | 第23-24页 |
2.2.5 容错机制 | 第24-25页 |
2.3 B+树 | 第25-28页 |
2.3.1 节点结构 | 第25-26页 |
2.3.2 基本算法 | 第26-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3 适应大数据环境的范围查询算法设计 | 第30-50页 |
3.1 问题描述 | 第30页 |
3.2 现有范围查询算法的不足 | 第30-31页 |
3.3 改进后的 P-Ring | 第31-45页 |
3.3.1 算法简介 | 第31-33页 |
3.3.2 算法的详细描述 | 第33-39页 |
3.3.2.1 节点插入过程 | 第33-35页 |
3.3.2.2 节点删除算法 | 第35页 |
3.3.2.3 路由建立算法 | 第35-36页 |
3.3.2.4 节点路由算法 | 第36-39页 |
3.3.3 算法伪代码 | 第39-40页 |
3.3.4 算法举例 | 第40-45页 |
3.3.4.1 建立 P-Ring | 第41-42页 |
3.3.4.2 建立路由 | 第42-43页 |
3.3.4.3 查询过程 | 第43页 |
3.3.4.4 B+树的查询 | 第43-45页 |
3.4 算法分析 | 第45页 |
3.4.1 时间复杂度 | 第45页 |
3.4.2 空间复杂度 | 第45页 |
3.5 系统概述 | 第45-46页 |
3.6 查询流程 | 第46-48页 |
3.6.1 建立索引 | 第46-47页 |
3.6.2 建立路由 | 第47页 |
3.6.3 数据查询 | 第47-48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4 实验与分析 | 第50-56页 |
4.1 实验环境 | 第50页 |
4.2 实验数据 | 第50-52页 |
4.3 实验过程 | 第52页 |
4.4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52-5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56-58页 |
5.1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成果 | 第56页 |
5.2 本文的创新点 | 第56-57页 |
5.3 存在的问题 | 第57页 |
5.4 工作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个人简历 | 第63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