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表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及评述 | 第11-15页 |
1.2.1 国外农村建设发展情况 | 第11-13页 |
1.2.2 国内目前发展状况 | 第13-15页 |
1.2.3 小结 | 第15页 |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15-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3.2 研究方式方法 | 第15-16页 |
1.4 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16-17页 |
2. 新农村建设时间段界定及相关政策、法规 | 第17-20页 |
2.1 “新农村建设”的时间段界定 | 第17-18页 |
2.2 近年来新农村建设方面的政策、法规 | 第18-20页 |
3.“反规划”理论及其成果 | 第20-26页 |
3.1 “反规划”理论阐释 | 第20-23页 |
3.1.1 “反规划”的概念 | 第20页 |
3.1.2 传统规划设计的概念及其存在的弊端 | 第20-21页 |
3.1.3 “反规划”设计的方法 | 第21-23页 |
3.1.4 与传统规划相比,“反规划”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优势 | 第23页 |
3.2 目前利用“反规划”理论进行新农村建设研究的成果情况 | 第23-25页 |
小结 | 第25-26页 |
4. 基于“反规划”理论的乳山寨镇小安村规划设计 | 第26-45页 |
4.1 规划设计地点的自然、人文情况介绍 | 第26-27页 |
4.2 规划设计地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 第27-32页 |
4.2.1 规划设计地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 | 第27-31页 |
4.2.2 规划设计地新农村建设的可行性 | 第31-32页 |
4.3 具体规划设计方法 | 第32-45页 |
4.3.1 设计目标 | 第32-33页 |
4.3.2 规划设计的总原则 | 第33-34页 |
4.3.3 居民点规划设计与基础设施建设 | 第34-40页 |
4.3.4 新农村住宅形式 | 第40-43页 |
4.3.5 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建设性意见 | 第43-44页 |
4.3.6 科技在新农村建设发展中的意义 | 第44-45页 |
5.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附录 | 第48-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