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9页 |
1 绪论 | 第9-13页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1 国内外应答器上行链路信号检测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外混沌振子微弱信号检测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2 应答器上行链路信号特点及其调制解调方法的分析 | 第13-20页 |
2.1 应答器系统与上行链路信号的特点 | 第13-14页 |
2.2 应答器上行链路信号解调的一般方法 | 第14-16页 |
2.3 应答器上行链路信号的调制 | 第16-20页 |
2.3.1 2FSK 信号的一般调制方法 | 第16-19页 |
2.3.2 基于 Simulink 的应答器上行链路信号的调制 | 第19-20页 |
3 基于混沌振子的微弱信号检测原理 | 第20-35页 |
3.1 Duffing 混沌振子系统的动力学分析 | 第20-22页 |
3.2 Duffing 方程的改进 | 第22-23页 |
3.3 微弱正弦信号的 Duffing 振子检测原理 | 第23-25页 |
3.3.1 正弦信号的频率检测 | 第24-25页 |
3.3.2 正弦信号的幅值检测 | 第25页 |
3.4 混沌特性的判别方法 | 第25-29页 |
3.4.1 分维数法 | 第26页 |
3.4.2 Melnikov 法 | 第26页 |
3.4.3 包络判别法 | 第26-27页 |
3.4.4 基于图像识别的判别法 | 第27页 |
3.4.5 功率谱熵判别法 | 第27-28页 |
3.4.6 Lyapunov 指数法 | 第28-29页 |
3.5 Lyapunov 指数的算法分析 | 第29-35页 |
3.5.1 RHR 算法 | 第30-33页 |
3.5.2 小数据量法 | 第33-35页 |
4 应答器上行链路信号的 Duffing 振子解调方法研究 | 第35-54页 |
4.1 应答器上行链路信号的 Duffing 振子检测原理 | 第35-37页 |
4.2 应答器上行链路信号 Duffing 振子解调仿真模型建立与参数确定 | 第37-42页 |
4.2.1 应答器上行链路信号 Duffing 振子解调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37-39页 |
4.2.2 应答器上行链路信号 Duffing 振子解调仿真模型参数的确定 | 第39-42页 |
4.3 应答器上行链路信号 Duffing 振子解调实验仿真分析 | 第42-46页 |
4.3.1 无噪声应答器上行链路信号解调仿真分析 | 第42-45页 |
4.3.2 下行链路信号干扰的应答器上行链路信号解调仿真分析 | 第45-46页 |
4.4 应答器上行链路信号 Duffing 振子解调法抗干扰性分析 | 第46-52页 |
4.4.1 高斯白噪声背景下的应答器上行链路信号解调实验仿真分析 | 第46-49页 |
4.4.2 有色噪声背景下的应答器上行链路信号解调实验仿真分析 | 第49-52页 |
4.5 应答器上行链路信号 Duffing 振子解调法的误码率分析 | 第52-54页 |
4.5.1 与单 Duffing 振子解调法的误码率比较 | 第52-53页 |
4.5.2 与传统方法的误码率比较 | 第53-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