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研究思路 | 第11页 |
1.4 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 第11-13页 |
第2章 A林业集团公司建立企业年金的环境分析 | 第13-22页 |
2.1 A林业集团公司建立企业年金的宏观分析 | 第13-14页 |
2.2 A林业集团公司建立企业年金的微观分析 | 第14-22页 |
2.2.1 A林业集团公司概况 | 第14-15页 |
2.2.2 A林业集团公司经营情况 | 第15-16页 |
2.2.3 A林业集团公司员工基本情况 | 第16-19页 |
2.2.4 A林业集团公司的改革与治理 | 第19-20页 |
2.2.5 A林业集团公司企业年金计划的提出 | 第20-22页 |
第3章 基于替代率的A林业集团公司企业年金风险测算 | 第22-27页 |
3.1 A林业集团企业年金合意替代率的测算思路 | 第22-23页 |
3.1.1 养老金合意替代率 | 第22页 |
3.1.2 养老金合意替代率测算模型 | 第22-23页 |
3.1.3 A林业集团企业年金合意替代率的方法 | 第23页 |
3.2 从需求角度测算A林业集团公司养老金的合意替代率 | 第23-24页 |
3.2.1 我国城镇职工的养老金合意替代率水平 | 第23-24页 |
3.2.2 A林业集团公司养老金合意替代率的确定 | 第24页 |
3.3 从供给角度测算A林业集团公司养老金的合意替代率 | 第24-25页 |
3.3.1 A林业集团公司基础养老金合意替代率的测算 | 第24页 |
3.3.2 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合意替代率的精算模型 | 第24-25页 |
3.4 A林业集团公司企业年金合意替代率的测算 | 第25-27页 |
3.4.1 缴费率和缴费年限的设定 | 第25页 |
3.4.2 工资增长率和投资收益率的设定 | 第25-26页 |
3.4.3 计发月数的设定 | 第26页 |
3.4.4 企业年金合意替代率 | 第26-27页 |
第4章 A林业集团公司企业年金缴费负担分析 | 第27-29页 |
4.1 A林业集团公司企业年金的单位缴费负担分析 | 第27-28页 |
4.1.1 A林业集团公司社会保险的缴费现状 | 第27页 |
4.1.2 A林业集团公司盈利能力 | 第27-28页 |
4.1.3 A林业集团公司企业年金的企业缴费负担 | 第28页 |
4.2 A林业集团企业年金的个人缴费负担分析 | 第28-29页 |
第5章 A林业集团公司企业年金方案设计 | 第29-40页 |
5.1 A林业集团公司企业年金方案设计的要素内容 | 第29页 |
5.2 A林业集团公司企业年金方案核心要素设计 | 第29-40页 |
5.2.1 企业年金方案设计原则 | 第29-30页 |
5.2.2 企业年金参与人员范围 | 第30页 |
5.2.3 企业年金的资金筹集与分配 | 第30-34页 |
5.2.4 企业年金的权益归属 | 第34-36页 |
5.2.5 待遇计发和支付方式 | 第36页 |
5.2.6 “老人”、“中人”待遇补偿问题 | 第36-39页 |
5.2.7 企业年金的组织、管理和监督 | 第39-40页 |
第6章 A林业集团公司企业年金方案实施保障机制 | 第40-44页 |
6.1 A林业集团公司方案实施过程面临的主要风险环节 | 第40-41页 |
6.1.1 委托-代理环节 | 第40-41页 |
6.1.2 内部治理环节 | 第41页 |
6.1.3 投资管理环节 | 第41页 |
6.2 A林业集团公司企业年金方案实施保障措施 | 第41-44页 |
6.2.1 建立规范的企业年金管理机制 | 第41-42页 |
6.2.2 建立完善的企业年金信息披露机制 | 第42-43页 |
6.2.3 建立企业年金风险评估机制 | 第43-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