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基础科学论文--家畜寄生虫学论文

陕西省羊矛形岐腔吸虫的种群遗传结构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文献综述第11-17页
    第一章 矛形歧腔吸虫研究概况第11-17页
        1.1 羊矛形歧腔吸虫第11-12页
            1.1.1 寄生部位、宿主和分布第11页
            1.1.2 形态学与生活史第11-12页
        1.2 羊歧腔吸虫病第12-13页
            1.2.1 发病特点和危害第12页
            1.2.2 诊断第12-13页
            1.2.3 防治第13页
        1.3 “靶基因”在寄生种群结果研究中的应用第13-16页
            1.3.1 核糖体 DNA 在寄生虫学上的应用第13-15页
            1.3.2 线粒体 DNA 简介及在寄生虫学中的应用第15-16页
            1.3.3 PCR 技术在歧腔吸虫上的应用第16页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6-17页
试验研究第17-46页
    第二章 基于 ITS rDNA 基因研究陕西省羊矛形歧腔吸虫的种群遗传结构第17-26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17-22页
            2.1.1 虫体样品第17-18页
            2.1.2 仪器和试剂第18-19页
            2.1.3 方法第19-22页
        2.2 结果第22-24页
            2.2.1 PCR 扩增结果第22页
            2.2.2 遗传变异分析第22-24页
            2.2.3 种群遗传结构研究第24页
        2.3 讨论第24-25页
        2.4 小结第25-26页
    第三章 基于 IGS rDNA 基因研究矛形歧腔吸虫的种群遗传结构第26-39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26-28页
            3.1.1 虫体样品第26页
            3.1.2 仪器和试剂第26-27页
            3.1.3 方法第27-28页
        3.2 结果第28-37页
            3.2.1 IGS rDNA 序列的 PCR 结果第28-29页
            3.2.2 遗传变异分析第29-30页
            3.2.3 正向和反向重复序列分析第30-37页
            3.2.4 种群遗传结构研究第37页
        3.3 讨论第37-38页
        3.4 小结第38-39页
    第四章 基于线粒体三段基因研究陕西省羊矛形歧腔吸虫的种群遗传结构第39-46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39-42页
            4.1.1 虫体样品第39-40页
            4.1.2 仪器和试剂第40页
            4.1.3 方法第40-42页
        4.2 结果第42-44页
            4.2.1 PCR 扩增结果第42-43页
            4.2.2 遗传变异分析第43页
            4.2.3 种群遗传结构研究第43-44页
        4.3 讨论第44-45页
        4.4 小结第45-46页
结论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3页
致谢第53-54页
作者简介第54-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熊猫IFN-γ和IL-17的原核表达与IFN-γ抗病毒活性鉴定
下一篇:PRRSV及其受体在雌性仔猪呼吸与生殖系统中的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