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赋》名物研究
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9-18页 |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 | 第9-10页 |
二、名物与名物研究 | 第10-13页 |
三、《西京赋》名物研究现状分析 | 第13-17页 |
(一)辞赋文本校注 | 第13-14页 |
(二)文史角度的文本和理论研究 | 第14-15页 |
(三)名物考释及其文化内涵和价值的论述 | 第15-17页 |
四、《西京赋》名物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17-18页 |
(一)名物分类与选择 | 第17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第一章 《西京赋》的创作、版本及名物注释 | 第18-33页 |
第一节 《二京赋》的创作 | 第18-20页 |
第二节 版本整理 | 第20-25页 |
一、张衡著作存佚 | 第20-21页 |
二、《二京赋》版本及注本 | 第21-25页 |
第三节 各版本名物注释 | 第25-33页 |
一、《西京赋》各版本名物注释概况 | 第25-30页 |
二、《西京赋》各版本名物注释之不足 | 第30-33页 |
第二章 《西京赋》名物分类 | 第33-42页 |
第一节 中国古代名物分类 | 第33-37页 |
一、古代辞书和类书中的名物分类 | 第33-35页 |
二、古代辞赋类书籍中的名物分类 | 第35-37页 |
第二节 《西京赋》名物分类 | 第37-42页 |
一、天文地理类 | 第37-38页 |
二、人物礼俗类 | 第38-39页 |
三、器物宫室类 | 第39-40页 |
四、动物植物类 | 第40-42页 |
第三章 《西京赋》名物探析(上) | 第42-93页 |
第一节 天文地理:自然与山川的铺写 | 第42-60页 |
一、天文类 | 第42-55页 |
(一)“五星聚东井”与定都长安 | 第43-44页 |
(二)“众星之环极”与宫室建筑 | 第44-47页 |
(三)“天行星陈”与军事游猎 | 第47-51页 |
(四)广博宏丽的自然气象 | 第51-55页 |
二、地理类 | 第55-60页 |
(一)西京地理名物 | 第55-58页 |
(二)仙山名 | 第58-59页 |
(三)其他各类山名、水名、地名 | 第59-60页 |
第二节 人物礼俗:崇尚与礼俗的审美 | 第60-93页 |
一、人物类 | 第60-77页 |
(一)人物事典 | 第60-72页 |
(二)神异 | 第72-77页 |
二、礼俗类 | 第77-93页 |
(一)机构类 | 第78页 |
(二)官职类 | 第78-82页 |
(三)武备类 | 第82-83页 |
(四)风俗类 | 第83-90页 |
(五)乐舞类 | 第90-93页 |
第四章 《西京赋》名物探析(下) | 第93-125页 |
第一节 宫室器物:生活与风情的展现 | 第94-113页 |
一、宫室类 | 第94-105页 |
(一)未央宫建筑群 | 第94-96页 |
(二)长乐宫建筑群 | 第96-98页 |
(三)建章宫建筑群 | 第98-101页 |
(四)上林苑建筑群 | 第101-103页 |
(五)其他各类建筑名物 | 第103-105页 |
二、器物类 | 第105-113页 |
(一)珍宝类 | 第105-106页 |
(二)旌旗类 | 第106-107页 |
(三)度量类 | 第107页 |
(四)器皿类 | 第107-108页 |
(五)交通类 | 第108-111页 |
(六)工具类 | 第111页 |
(七)冠裳类 | 第111-113页 |
第二节 动物植物:博物与物类的表达 | 第113-125页 |
一、上林禁苑中的动植物 | 第113-119页 |
(一)动物类 | 第113-116页 |
(二)植物类 | 第116-119页 |
二、天子游猎中的动植物 | 第119-122页 |
(一)动物类 | 第119-122页 |
(二)植物类 | 第122页 |
三、百戏乐舞中的动植物 | 第122-124页 |
四、宫室台阁与动植物 | 第124-125页 |
第五章 《西京赋》名物铺陈及其文化内涵 | 第125-138页 |
第一节 《西京赋》名物铺写探析 | 第125-131页 |
一、品类繁盛 | 第126页 |
二、凭虚征实 | 第126-128页 |
三、因循新变 | 第128-130页 |
四、寓言褒贬 | 第130-131页 |
第二节 《西京赋》名物文化意蕴 | 第131-138页 |
一、内涵丰富的天文观念 | 第131-133页 |
二、包罗万象的物类观念 | 第133-135页 |
三、精彩纷呈的礼俗景观 | 第135-136页 |
四、包容勇武的精神崇尚 | 第136-137页 |
五、恢弘磅礴的帝国气度 | 第137-138页 |
结语 | 第138-139页 |
参考文献 | 第139-147页 |
致谢 | 第147-148页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48-1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