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3-14页 |
1.3.1 国内行政办公建筑地域化创作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2 国外行政办公建筑地域化创作研究现状 | 第14页 |
1.4 论文研究内容、方法及研究框架 | 第14-17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3 研究框架 | 第16-17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2 项目概况与相关案例研究 | 第18-58页 |
2.1 项目概况 | 第18-19页 |
2.2 项目前期调研 | 第19-56页 |
2.2.1 建筑功能结构分析 | 第19-27页 |
2.2.2 地域文化表达案例 | 第27-54页 |
2.2.3 地域文化表达途径 | 第54-56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3 延安市新区市级行政中心建筑设计 | 第58-104页 |
3.1 项目前期分析研究 | 第58-64页 |
3.1.1 项目背景 | 第58-61页 |
3.1.2 基地现状 | 第61页 |
3.1.3 场地条件研究 | 第61-64页 |
3.2 指导原则与设计理念 | 第64-65页 |
3.2.1 设计目标和范围 | 第64页 |
3.2.2 设计原则和理念 | 第64-65页 |
3.3 延安市新区市级行政中心方案设计 | 第65-102页 |
3.3.1 延安市新区市级行政中心方案设计对比 | 第65-89页 |
3.3.2 延安市新区市级行政中心方案优化设计 | 第89-93页 |
3.3.3 延安市新区市级行政中心最终方案设计 | 第93-10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102-104页 |
4 延安市新区市级行政中心的地域化表达 | 第104-158页 |
4.1 延安行政中心地域化表达的三条路 | 第104-107页 |
4.1.1 空间与形体 | 第104-106页 |
4.1.2 形式与情感 | 第106页 |
4.1.3 场所的记忆 | 第106-107页 |
4.2 延安行政中心地域化表达的新地域主义分析 | 第107-113页 |
4.2.1 空间形体分析 | 第107-109页 |
4.2.2 形式情感例证 | 第109-112页 |
4.2.3 对于场所的营造 | 第112-113页 |
4.3 延安行政中心的地域化表达方法 | 第113-141页 |
4.3.1 空间形体的处理方法 | 第113-124页 |
4.3.2 形式情感的再现途径 | 第124-140页 |
4.3.3 场所的营造——尺度与手法的度 | 第140-141页 |
4.4 延安行政中心的地域化表达成果 | 第141-156页 |
4.4.1 空间形体的传承关系 | 第145-149页 |
4.4.2 形式情感的重塑与表达 | 第149-154页 |
4.4.3 由地域实践到场所营造 | 第154-15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56-158页 |
5 结语 | 第158-162页 |
5.1 结论 | 第158-161页 |
5.1.1 地域特色行政中心建筑设计与城市环境关系的处理 | 第158页 |
5.1.2 行政中心建筑地域化创作的三种控制意识和三种创作模式 | 第158-159页 |
5.1.3 延安及其周边地区行政中心地域化探索的一些方法和原则 | 第159-161页 |
5.1.4 延安北部新区行政中心建筑的地域化表达 | 第161页 |
5.2 思考与展望 | 第161-162页 |
致谢 | 第162-164页 |
参考文献 | 第164-166页 |
图录 | 第166-178页 |
表录 | 第178-180页 |
作者在读研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80页 |